(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王开、陈凯畅)
数字赋能,智慧经济蓬勃发展
智慧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场景行为,其核心是去中介化。智慧经济是以互联网络服务为基础,借助物联网、RFID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进去中介化的生产和消费等产业链活动的新型经济场景行为。智慧经济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能够实现人与物的链接,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交流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智慧经济与共享经济、传统经济相比,最核心的特征是去中介化。在传统经济中,劳动力与供给方是雇佣关系,由供给方为需求方提供服务,需求方再通过付费给公司为劳动者支付工资;共享经济以共享平台为中介,劳动力通过平台为需求方提供服务,需求方通过平台向劳动力支付佣金;而智慧经济则是完全去中介化的经济模式,劳动力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直接向需求方提供产品或服务,需求方通过支付工具直接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综上,智慧经济与其他经济模式在生产要素、运营模式、技术基础、用户体验、生产消费效率与成本方面均存在差异。智慧经济同时引发了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革命,再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新的发展价值。
以零售消费场景为例,智慧经济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当前处于智慧经济2.0时代。20世纪到21世纪初处于智慧经济探索时期,代表是自助售货机,支付方式是人工支付,经营范围局限于食品、饮料,主要解决了营业时间限制问题。21世纪初到年处于智慧经济1.0时期,该阶段的代表是智能售货机,支付方式为投币支付,经营范围扩大至日常用品,能够提供便捷的产品服务。年至今处于智慧经济2.0时代,代表产品爆发式增长,出现了智慧便利店、智慧加油站、智慧物流、智能驾驶等智慧经济产品,该阶段支付方式是在线支付,经营范围覆盖全领域,充分迎合了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
智慧经济产业链覆盖各行各业,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充实。智慧经济的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技术和产品,技术方面以互联网、物联网、AI、大数据为支撑,产品则广泛包括了自动售卖机、自动货架/货柜、工业/服务机器人、智能快递柜等。中游产业链形成了智慧零售、智能驾驶、智慧物流、智慧银行、智慧工厂等多元业态。下游则以公共交通、医疗教育、办公楼宇、大型商场、生活社区等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主。随着上游技术不断发展、产品日益丰富,智慧经济下游应用场景也将外延到更多领域。
老龄化背景下,*策持续助力智慧经济
*策助力智慧经济架构完善化
中央颁布多项*策支持智慧经济发展,智慧经济顶层架构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受到重视。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进行销售分析和智能化改造;年10月,民航局首次颁发《特定类无人机运行批准函》和《无人机物流配送经营许可》,为无人机物流提供规范化保障;同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形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方案;年11月,中国共产*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中央颁布的多项*策为智慧经济构建了完善的顶层架构,保障智慧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各地方出台*策促进智慧经济与优势产业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经济发展体系。在中央颁布的各项*策指引下,各省市自治区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行动方案。《北京市人民*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把握新基建机遇,进一步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拓展新场景应用,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年)》提出,要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服务、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线上业态,施行智能交互核心技术攻关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落实保障措施。《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年)》强调,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引领产业迭代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全省各市充分发挥科教、农业、产业和生态等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确立特色化发展路径,加强优势资源协同联动。《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打造中国“存储谷”的部署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速发展“芯屏存端软智网”核心产业,建立涵盖“芯片-器件-整机-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各省份积极支持智慧经济发展,为智慧经济落地布局奠定了良好的*策基础。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智慧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智慧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为主转为精耕存量、做优增量为主,经济发展方式也转变为创新驱动。智慧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现代化经济发展方式,将互联网、云计算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慧经济将持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智慧经济有望解决高企的人工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居民平均工资从年的元提升至年的元,这一方面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用人成本。年,我国平均最低工资约为人民币/月,泰国约为人民币/月,柬埔寨约为人民币/月,越南约为人民币/月,老挝约为人民币/月。我国劳动力成本显著高于东南亚各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却在逐渐缩小,因此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展智慧经济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平均用工成本,提升我国实体经济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老龄化消费升级进程下,智慧经济提供劳动力不足解决方案
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智慧经济为劳动力不足提供解决方案。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时,该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2.7亿,占比18.9%,65周岁以上人口2亿,占比超过14.2%,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20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进入老龄阶段,预计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将更为严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智慧经济来解决。智慧经济能够在减少用工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居民消费升级,智慧经济顺应消费方式变革。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改变了居民消费方式。-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6.09万亿元增长至42.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从5.3亿人增长至8.4亿人,用户使用率从不到70%增长至超过80%。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线上消费方式的兴起为智慧经济培育了良好的社会土壤。
5G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底座,智慧经济技术基础雄厚
5G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智慧经济技术基础雄厚。自年5G开启商用以来,我国在5G网络建设、技术标准、产业发展、应用培育和市场绩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年,我国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5G县域覆盖率、电信/联通覆盖比例和移动覆盖比例均达到%,西部达到85%以上,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从年的55.8%提升至年6月的74.4%。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人工智能行业企业数量和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逐步形成算力、软件框架、研发平台、技术服务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行业格局走向成熟。5G和人工智能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智慧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智慧经济子赛道1:智慧零售
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智慧零售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智慧零售是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型零售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准确对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为顾客提供无差别的消费体验。我国智慧零售主要分为智慧商店、自动售货机和智慧货架,其中自动售货机是应用范围最广、发展最快的智慧零售终端,主要包括智能零售货柜、饮料自动售货机、综合售货机等。我国智慧零售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年前后,智慧零售的付款方式仅限于硬币或小额纸币,商品种类仅包括包装饮品和小吃。随着智慧零售终端机器设备不断改良,年前后,我国进入智慧零售2.0时代,该时期智慧零售支持现金付款,商品扩展为食品和小吃。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互动功能的应用,当前我国进入智慧零售3.0时代,支持无现金支付方式,产品包括各类实物和相关广告。
智慧零售产业链具有大数据、重体验、多场景、提效率的特征。智慧零售产业链除制造商、分销商、智慧零售终端、消费者外,还涉及供应链、算法提供商、设备商、金融、数据运营、地产等部门,消费者在使用智慧零售终端购物的过程中,物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计算、RFID射频识别、SKU推荐算法等多种先进技术将支持智慧零售充分利用产业链中的数据流,在多个场景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运营效率。
解决传统零售两大核心痛点,智慧零售效率成本优势凸显
痛点一:线性供应链效率低下。传统零售采用线性供应链模式,以研发、计划为源头,经采购、制造、物流、支持等环节,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的反馈再通过支持系统直接流回研发和计划部门。在此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依次实现信息交换,效率较低。智慧零售具备联动网状供应链,参与方都作为链条中的信息枢纽,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智慧零售的网状供应链链接了各类主体,计划、研发、采购、制造、支持、物流部门互联互通且直接对接消费者需求,当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时,各方能够及时联动调整,最大程度上消除供应链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高效信息传递和各方利益最大化。
痛点二:初始投资及运营成本高企。以罗森、全家和美宜佳为例,三者的加盟准备金均在25万元以上,初始投资高昂。叠加运营期间的员工薪酬、房租物业费等,传统零售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不足。智慧零售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优势显著。根据某大型连锁传统零售店的销售成本构成,员工薪酬、房租物业占比最大,分别达到47%和21%。智慧零售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用工量和店铺面积,相较于传统零售,运营成本优势显著。此外,平均一台自动售货机仅需1万元左右,相较于传统零售,初始投资更低。
高增长市场行业集中度偏低,资本流入迭代优化竞争格局
我国智慧零售销售额正处于高速增长后的平台期,自动售货机贡献主要增量。-年,我国智慧零售处高速发展时期,销售额年复合增速近5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疲软,智慧经济零售额同比下滑21%至亿元。随着疫情缓和、经济复苏,居民消费逐步恢复,智慧零售销售额同比提升25%至亿元,几乎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从智慧经济销售额结构来看,自动售货机贡献了95%左右的销售额,是智慧零售的主力销售终端。但我国自动售货机的渗透率不高,-年,自动售货机渗透率从0.3%提升至0.8%,提升空间巨大。
智慧零售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应用场景覆盖居民衣食住行。年以来,受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居民消费升级的双重影响,我国智慧零售用户规模从0.06亿人增长至2亿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与此同时,智慧零售的应用场景也得到不断扩展,年我国智慧零售应用场景已经覆盖小区、地铁、写字楼、商场、办公室等,几乎涵盖了居民衣食住行的各个场景。
行业集中度较低,CR5市占率总和仅为15%。由于智慧零售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年,市占率最高的5家智慧零售运营商是友宝、农夫山泉、丰e足食、汇源果汁和元气森林,市占率分别为7%、4%、2%、1%、1%。目前智慧零售处于快速扩张时期,龙头企业具备先发优势和市场基础,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增强盈利能力。
资本持续流入智慧零售相关领域,促进行业扩能增效。在智慧零售销售额高速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多资金流入该行业。-年,智慧零售相关新注册企业数量从家左右增长至家左右,反映行业处于景气上行期间。年以来,大量智慧零售企业成功进行了投融资。其中友宝在线已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有望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智慧零售企业。此外,丰e足食、便利蜂、云萝网络等企业也得到了几百万到几亿元不等的融资。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资金进入智慧零售领域,智慧零售行业将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低渗透率下的智慧零售市场空间广阔
当前我国智慧零售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广阔。近5年来,尽管我国智慧零售销售额保持26%的年复合增速,但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智慧零售渗透率仍处于极低水平。据欧洲自动售货机和咖啡服务协会统计,年,我国共有90万台自动售货机,日本、欧洲、美国分别有、、万台自动售货机。我国每千人拥有自动售货机0.7台,日本、欧洲、美国每千人拥有自动售货机数量分别为20、6.1、21.9台。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与发达经济体趋同,我国智慧零售渗透率有望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以年欧洲的自动售货机渗透率作为我国自动售货机领域的中期目标,即每千人拥有6.1台自动售货机,则我国自动售货机总量约为万台。若单台自动售货机销售额保持年的水平,即3万元/年,则年我国自动售货机市场目标规模为亿元,年我国自动售货机市场目标规模可达亿元,年复合增速28.42%。若其他智慧零售概念与自动售货机保持相同市场规模增速,则年我国智慧零售市场目标规模将接近亿元,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智慧零售面临诸多挑战,后续发展路径清晰明确
我国智慧零售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根据艾媒咨询相关研究,目前智慧零售主要存在下列六点挑战。首先,智慧零售终端质量参差不齐,故障频繁,易出现扫码不出货等现象,影响居民消费体验。其次,部分生鲜产品难以保证质量,容易出现变质,危害食品安全。第三,智慧零售终端多集中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开拓中小城市进度缓慢。第四,大范围加盟无法保证质量,容易损害品牌形象。第五,供应链尚未得到完善,规模效应不显著。最后,除了自动售货机外,其他智慧零售方式规模化扩张迟缓,无法与自动售货机形成协同效应。未来智慧零售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1)运营商积极布局零售模式融合,形成“机架店”复合业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借助算法和算力完成供应链与管理效率的提升,构造多维度数据分析与业务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提升用户体验。3)由单领域技术服务向全套解决方案迭代迈进,以消费者及产业链各方需求为导向,打造最便捷的购物流程与最优质的服务供应。4)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网络,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数据增值服务推动各参与者形成合力,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低效冗余问题。
智慧经济赛道2:智能驾驶
“智能+网联”升级,智能驾驶加速落地
智能驾驶是指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讯模块等设备协助驾驶员操控车辆,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具体来看,智能驾驶根据自动化程度分为五个级别:L1阶段是辅助驾驶阶段,以驾驶员操作为主。车辆能够根据驾驶环境提供方向盘和减速其中之一的支持。L2阶段是部分自动驾驶阶段,司机可以短暂休息,但需随时准备好手动驾驶。L3阶段是条件自动驾驶阶段,车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驾驶员根据系统要求提供适应性反应。L4阶段是高度自动驾驶阶段,系统可以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在有条件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可以完全解放双手。L5阶段是完全自动驾驶阶段,车辆能够在所有场景下实现真正的无人控制。
智能驾驶是在整车的基础上进行智能+网联的升级。目前参与智能驾驶探索的企业主要有传统车企、初创车企和互联网造车企业。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驾驶汽车需安装感知系统,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定位系统,如GNSS定位和接受系统、IMU惯性传感器、高精地图;计算与决策系统,如ADAS系统、车载芯片、车载存储器等,以实现智能化。此外,智能驾驶汽车还需移动网络、大数据平台和终端的支持,实现网联。智能驾驶汽车下游应用场景广阔,可覆盖共享汽车、无人驾驶巴士、通勤车等多类应用场景。
多地出台支持*策,加快智能驾驶落地进程。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相继颁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等*策文件,明确了国内智能驾驶发展规划、智能驾驶道路测试规则和标准。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6个城市首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各地方*府也陆续出台道路测试与管理规范文件,目前我国已有9个省(市)发布了自动驾驶*策,另有17个省(市)发布了市级*策或已经开展自动驾驶测试。
安全体系完善降低事故概率,自动化优势满足全民出行自由
三层安全系统体系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约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另有-0万人受到非致命伤害,交通事故已经成为致人死亡的八大原因之一。据统计,有81.5%的道路交通事故由人为因素引发,仅有不到20%的事故由机动车或环境因素导致。智能驾驶能够消除和减少驾驶员违规违法操作、驾驶经验不足和自身缺陷或感知限制等不良人为因素,对减少交通事故降低道路交通风险具有重大价值。以百度L4整体安全系统为例,其基于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要求和设计思路,构建了主系统安全、冗余安全系统、远程云代驾系统三层安全体系,通过核心算法和策略设计、硬件和软件冗余安全设计、远程云代驾技术、全流程测试验证技术等有效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保障老龄人口和残障人士实现出行自由。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据公安部统计,年我国60岁以上驾驶员有万人,相较于年提升近60%;我国50岁到60岁驾驶员万人,相较于年提升近50%,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汽车带来的出行便利。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老年人可能因疾病或身体老化而无法驾驶汽车,失去汽车出行自由。若智能驾驶汽车得到普及,年老或疾病便不再是驾车出行的障碍,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都可以在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下乘坐智能驾驶汽车去任何地方,实现真正的出行自由。
智能驾驶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程度低
全球智能驾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年复合增速略高于全球。-年,全球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39亿元增长至.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5%;同期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43.9亿元增长至93.7亿,年复合增长率16.4%,略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尽管目前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仅为全球的5%,但我国是全球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当前智能驾驶汽车渗透率不到10%,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及相关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有巨大增长空间。
我国智能驾驶处于L2向L3过渡阶段,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渗透率较低。当前我国大部分汽车仍处于L0纯人工驾驶阶段,年L1和L2级别智能驾驶合计占比32%,L3及以上智能驾驶系统渗透率微乎其微。我国主要车企均进行了智能驾驶前瞻性布局,当前已有吉利、长城、长安、东风、一汽红旗、上汽、奇瑞实现了L3级别智能驾驶布局,其中吉利、长城、东风已经进入L4/L5级别智能驾驶领域,预计在年我国主要车企均将布局L4/L5级别智能驾驶。智能驾驶系统国产化率低,84%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外企垄断。智能驾驶系统技术壁垒高,控制制动、控制单元、传感器等多种核心技术均被外企垄断。年,我国智能驾驶系统84%的市场份额被博世、电装、大陆等德国、日本、英国、瑞典企业占据,国产化率低,且国内尚无具备竞争实力的智能驾驶系统企业。未来我国智能驾驶系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提升我国智能驾驶系统国产化率将是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超过20%,激光雷达最具潜力。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其中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占据98%的市场份额,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仅为4.6亿元。相较于车载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响应快、精度极高、实时三维建模等优势。当前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国产化率低,价格高昂。目前我国三类传感器市场份额均被外国企业垄断,国产化率极低。但在激光雷达领域,我国国产替代竞争实力最强,大疆、华为、禾赛科技已突破核心技术,合计市占率近15%。随着固态激光雷达等新技术路线替代传统机械式雷达,工艺成本显著下降,叠加国产激光雷达供货量上升,我国激光雷达市场价格将有较大降低空间,激光雷达将成为最具应用推广潜力的智能驾驶感知系统。
智能驾驶定位系统和决策系统市场规模均超千亿,外企占据主导地位。年,我国智能驾驶定位系统中,V2X、车辆网、高精地图、云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50、亿元,我国智能驾驶决策系统中,ADAS、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分别为、亿元。与智能驾驶其他核心系统类似,定位系统和决策系统市场份额亦被大陆、博世等外企占据,国内企业市占率较低。但随着华为、百度、中兴等国内V2X提供商,阿里、华为、腾讯等国内云服务提供商,百度、智途等国内高精地图提供商,启明信息、中寰卫星等国内车联网提供商,闻泰科技、纳思达等国内汽车芯片供应商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国产企业有望争取外企的市场份额,在智能驾驶定位系统和决策系统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空间有望达到万亿级
全球智能驾驶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年实现新车智能驾驶全覆盖。据IHS统计,年全球新车智能驾驶渗透率为40%,预计年将达到70%,且L4/L5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将实现量产。年以后,L3及以下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渗透率将逐渐下降,到年,所有新车都将配备自动驾驶功能,且L4/L5级别智能驾驶系统渗透率将达到50%。
按照下游应用场景口径测算,预计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智能驾驶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分为TOG、TOB和TOC,据测算,到年,我国TOG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TOB智能驾驶市场规模最大,约为6亿元,TOC智能驾驶市场规模约为亿元。智能驾驶将率先在商用领域打开市场空间,随着我国相关法规*策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智能驾驶零部件平均价值的提升,TOC端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技术及制度问题持续推进解决,多方合力保障智能驾驶稳健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1)零部件造价高昂,国产化率低。据统计,当前实现L2、L2+、L3、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价格分别是美元、美元、-0美元、00美元。其中,激光雷达单价在00元左右,国产化率不到20%;智能驾驶芯片单价在0元左右,国产化率低于5%;连接器价格-0元,国产化率低于25%;线控制动系统单价1元左右,国产化率低于4%……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被外企垄断,零部件造价高昂加大了我国智能驾驶推广难度。2)无法应对复杂路况。遇到紧急情况或复杂路况时,当前的智能驾驶系统仍需驾驶员接管操作。据美国消费者联盟报告,其测试的系统都没有对道路上的建筑、坑洞及其他危险物体作出良好反应,当有必要重新调整路线时,车辆也不会及时警告司机控制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这种功能缺陷造成了潜在的事故风险,成为立法允许智能驾驶汽车在开放道路行驶的最大障碍。3)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交通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缺乏相应的市场准入机制、缺乏产品安全技术标准、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与现行保险制度不兼容,这些都是阻碍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的法律问题。
智慧经济赛道3: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融合智慧化技术手段,打造先进互联智能供应体系
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现代化物流模式,包括智慧运输、智慧仓储、智慧配送和智慧客服。“智慧物流”最早由IBM提出,指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先进、互联和智能三大特征的供应链。”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智慧物流概念: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现代化物流模式。
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此后,交通运输部、国家邮*局等先后发布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规划和快递业十四五规划,为建设数字智能的物理服务体系构建了良好的*策环境。
化解劳动力短缺难题,提升全社会物流效率
缓解快递数量增长和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矛盾。随着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发展及物流交通网络的完善,我国快递业务和即时物流订单量快速增长。-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从91.87亿件增长至.96亿件,年复合增速高达36%;我国即时物流订单量从9.5亿单增长至亿单,年复合增速超过50%。然而,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却在逐渐下降,-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9.2亿人下降至8.8亿人,快递业务量逐年增长和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逐年下降的矛盾亟待解决。智慧物流采用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和智能客服,能够大量降低劳动力需求,缓解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解决我国物流效率低的问题。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较高,物流效率较低。-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均在14.5%以上,尽管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同期美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维持在8%左右,我国物流效率仍有很大下降空间。智慧物流不仅能够通过减少用工数量节约人工成本,还能有效实现集约化管理,节省各项费用,提升整体效率,解决我国物流效率低的问题。
满足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需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接触,降低病*传播风险,我国多地鼓励“无接触配送”。北京市在年3月16日发布《北京市复工复产十条*策》,允许快递、外卖员利用无接触配送设施进行配送;年3月23日,广东省颁布《广东省物流行业恢复服务秩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提出快递、宅配等集散配送从业人员可提前与客户联系,经双方协商约定,将包裹和餐品放在约定的地点,实现“无接触配送”。上海市、湖北省、四川省、浙江省等地区均出台相关*策,在保障物流供应链稳定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尽管当前国家已放开疫情防控*策,但无接触配送可以降低感染几率,仍被许多居民偏好。智慧物流中的智能配送环节能够实现无人配送,智能快递柜也可以实现包裹无接触交接,满足居民无接触配送的需求。
仓储、运输、配送环节齐发力,智慧物流前景可期
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18%,仓储、运输环节占比较大。-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从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在智慧物流的细分领域中,智慧仓储和智慧运输市场规模最大,分别占智慧物流总市场规模的42.8%和38.4%,其次是智慧配送和智慧客服,分别占比11.9%和6.9%。随着我国智慧物流相关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智能驾驶、智能仓储机器人和智能末端配送车的逐步普及,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智慧仓储:智慧仓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13%,相关设备渗透率低于30%。智慧仓储是智慧物流中的一个环节,是能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一整套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入库识别、货物搬运、存储上架、分拣出库四个环节,涉及RFID、视觉识别、AGV等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智能仓储确保企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相较传统仓储可节约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仓储作业效率。我国智能仓储市场规模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3%。当前我国智慧仓储渗透率不高,有近50%的仓储设施没有使用任何智慧仓储设施,AGV渗透率不到30%,机械手或机械臂渗透率约为25%,智能装卸和分拣设备渗透率均为12%左右,智能仓储相关设备的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智慧仓储行业格局分散,单笔投融资规模提升,行业格局有望逐步集中。年我国智慧仓储行业CR5仅为11%,市占率最高的诺力股份也仅有5%的市场份额,行业格局极为分散,小微企业众多。随着年韵达、顺丰、百世的上市,物流行业的智能领域受到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