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市民勿采买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冯天娇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菌进入生长旺季。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根据我市历年发生野生菌中毒的流行规律,制作发布《加强全市预防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的预警信息》,提醒市民最近几个月是发生野生菌中毒的高峰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后无特效药、病死率高,不要随意采买、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特别要警惕火炭菌或猪鼻子菌、剧毒鹅膏菌类2种“死神菌”,近年来,我市已有多人因误食这2种剧毒野生菌而导致中毒死亡。民间“鉴毒”方法不靠谱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作为云南野生菌重要产区,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由于野生菌中毒类型复杂,且有毒、无毒菌种外观区分特征不明显,容易混淆,市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风险很高。特别是误食白毒伞、亚稀褶红菇等多种剧毒野生菌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民间‘鉴毒’方法不靠谱。”该负责人说,“市民不要随意采买、出售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霉变和幼小等难辨别的野生菌。”根据我市近年来发生误食剧毒野生菌的流调情况,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一定要高度警惕2种“死神菌”,我市已有多人因误食而导致中毒死亡。一是有菌环和菌托的野生菌(即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剧毒鹅膏菌类),该菌属“包揽”了90%以上的致死案例;二是火炭菌或猪鼻子菌,它们容易与剧毒亚稀褶红菇混淆,不能采食。吃菌前拍照或留样品市民在食用野生菌前,要注意保留野生菌样品或者拍张照片,一旦出现中毒,在就诊时提供给医生或调查人员,以便快速识别所食中毒菌类,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挽救生命。该负责人提醒,市民还要谨防野生菌加工、食用方法不当引起的中毒。烹调加工野生菌时要充分炒熟煮透,不要贪恋一口鲜味就随意缩短烹调时间;每种菌子要单独加工,不要多种菌子混合烹饪;不要凉拌或生食野生菌,食用时不饮酒;不要连续多餐进食野生菌,避免因毒素蓄积产生中毒反应。中毒后要立即就医野生菌中毒类型复杂,不同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相同,一般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性皮炎型、胃肠炎型等。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食菌后出现消化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可能是普通毒菌单纯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引起的,也可能是剧毒野生菌中毒的早期表现。“如果误食剧毒菌白毒伞,大约一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经过处理,第二天这些症状会缓解,进入假愈期,让人误以为身体好转而忽视治疗,但第三天就会进入肝损害期,患者转氨酶急剧升高,严重的会出现肝衰竭,抢救成功概率非常微小,病死率极高。”该负责人表示,“呼吁市民在食用野生菌后出现头昏、恶心、烦躁不安、腹泻等中毒症状时,要立即催吐并带上拍摄的照片或留样野生菌就近就医,把握住最佳的救治时机。”

本文来源:玉溪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