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正在接诊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和降雨的增加,各种细菌、病毒、蚊媒快速生长繁殖,而儿童抵抗力低,适应能力差,更容易诱发疾病。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吕玲昨日提醒市民,近期应对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登革热等疾病进行重点防范,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岁宝宝喝了变质的奶导致腹泻脱水
“医生,我女儿从昨天开始就拉肚子,今天早上起来又拉了3次了,精神也不好,可能是我昨天给她喝了不新鲜的奶引起。”日前,市民马女士抱着孩子,着急地走进区妇幼保健院,语气中满是愧疚。
医生接诊后,看到患儿嘴唇脱皮干裂、眼眶凹陷,且皮肤弹性差,已经属于中度脱水。经过详细检查,患儿腹泻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导致,需入院进行治疗。听了医生的话后,马女士懊恼不已。
原来,孩子生病的前一天早上,马女士给女儿乐乐(化名)冲好奶粉,但当时孩子胃口不好,冲好的奶粉只喝了一半。觉得剩下的奶倒掉有些可惜,马女士便想留着中午继续给女儿喝。没想到中午喝了早上剩下的奶后,不一会乐乐就拉起了肚子。刚开始马女士没引起重视,没想到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女儿又拉了两次,着急的她这才带着孩子去诊所买药。又仔细回想了当天女儿的饮食,这才恍然大悟可能是早上的奶变质导致的。
吃了在诊所拿的药的乐乐,症状并没有如愿好转,反而是越拉越凶,当天晚上又拉了七、八次,大人孩子都跟着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马女医院就诊。好在经过治疗后,乐乐的情况很快好转,现在已经康复出院了。
医生提醒这些疾病要注意
感染性腹泻:注意饮食卫生
吕玲表示,气温的升高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食物变质快,再加上夏季很多儿童喜欢吃冰淇淋、喝冷饮,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急性胃肠炎可通过粪-口途径或人与人接触传播,好发于儿童。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居家休息,避免传染给他人。
“对此疾病的预防,应做到吃、做饭前以及如厕后洗净双手,并随时保持手卫生;吃的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合理保存,尽量不给孩子吃剩菜剩饭,吃时要热透,变质的食物也不要吃。”吕玲提醒,还要不喝生水,除了水果外应少给孩子吃生冷食物。
手足口病:多通风、勤洗手
据介绍,以往每年这个时候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更易感。今年受疫情影响,万州托幼机构还未开学,使得手足口病发病率低,但幼儿园即将陆续复课,市民应提高警惕,提前防范。
“预防手足口病,应做到多通风,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勤洗手,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吕玲说,还要勤晒衣被,特别是孩子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换洗、曝晒。孩子的餐饮具、玩具和居室地板、桌面等要定期消毒擦拭,以免滋生细菌。饮食上,则应多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未煮熟煮透的食物。
吕玲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登革热:及时清除积水,防止蚊子叮咬
夏季蚊虫孳生,而且蚊子的种类繁多,能够传播许多类型疾病,登革热就是全球最常见的蚊媒病毒感染,其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轻症患者的病程持续10天左右,预后良好。”吕玲表示,但也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其症状一般表现为突发高热,皮肤潮红、皮疹,肌肉、骨骼疼痛等,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吕玲介绍,预防登革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防蚊灭蚊。家中应多开窗通风,防止潮湿闷热,保持卫生整洁。并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还可以安装纱窗或挂蚊帐,物理驱蚊,或者可以涂抹驱蚊产品。
据介绍,在户外,要做好个人防护,家长应给宝宝穿浅色的长袖和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一般每2—4小时需要补喷一次。此外,要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饮食上,还应注意均衡营养,提高宝宝自身抗病力。
记者辛晨通讯员李朝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