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国储存芯片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空间竞 [复制链接]

1#

什么是储存芯片

通常情况下,一个基本的电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传感器、处理器、存储芯片和执行器。传感器负责获取数据,处理器负责处理数据,存储芯片负责存储数据,执行器负责执行处理器的结果。

我们通常对运行速度更快、能够运行更大应用软件的电子产品有着更多的偏好,而决定这些电子设备性能高低的核心部件除了处理器外,存储芯片提供的读取速度能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存储芯片,又称半导体存储器,是以半导体电路作为存储媒介的存储器,用于保存二进制数据的记忆设备,是现代数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内存、U盘、消费电子、智能终端、固态存储硬盘等领域。

根据断电后存储的信息是否保留,存储芯片可分为易失性存储芯片与非易失性存储芯片。易失性存储芯片在所在电路断电后,将无法保存数据,代表性产品有DRAM和SRAM,其中DRAM是绝对主流,SRAM虽然读写速度较快,但因为集成度较低,价格相对昂贵,因此多用于CPU的一、二级缓存。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在所在电路断电后,仍保有数据,代表性产品为NANDFLASH和NORFLASH。

NANDFLASH的NORFLASH的区别主要在于应用领域不同,NANDFLASH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SSD、SD卡等高端大容量产品,而NORFLASH主要应用于功能机、MP3、USBkey、DVD等低端小容量产品。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芯片行业

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你对世界、对市场、对公司的认知,决定了你最终的投资回报。

这几年来,我们鹏风价值研究所从来没有重仓过芯片股,我们也曾试图研究一些芯片股,但研究来,研究去,仍然感觉对芯片行业的认知程度很不够,没法把投资确定性提高到让我们比较有信心的地步。比较幸运的是,最近有一位在一家芯片上市公司做研发工作的投资者朋友通过自媒体平台联系到了我们,并且加入了我们圈子。这位朋友不仅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他比较看好的芯片产业链上的优质上市公司,而且时常给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资料和回答我们一些专业问题,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芯片行业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对S君表示感谢。

虽然全球芯片市场的增量空间不是那么大,但是中国国内芯片市场的增量空间却很大,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芯片急需进口替代。在我们看来,中国的芯片行业是一个坡面上雪很厚,但是坡面不够平缓,比较崎岖的行业。在这种坡上滚雪球的难度极大,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坑里甚至掉下悬崖。因此,这个行业也许只适合在机会特别好的时候做做价值投机,并且配置的仓位也不宜过重。

尊敬的读者朋友,如果你是某个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对此行业非常了解,并且热爱投资的同时信仰价值投资,可以考虑加入我们的圈子哦,让我们互相学习,一起提高投资确定性,共同致富吧。

国内存储芯片需求和供给端市场状况和发展空间

依功能不同,芯片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存储芯片、逻辑芯片、模拟芯片以及微处理器芯片。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数据,年度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总收入为亿美元,其中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继续领跑,行业销售额占集成电路整体销售规模比在40%左右,约为亿美元。

存储芯片市场主要包括DRAM、NANDFlash和NORFlash三种产品。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在年全球集成电路存储芯片市场中,DRAM是存储芯片领域最大细分市场,占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的比例高达58%,NANDFlash约占40%左右的市场份额,NORFlash占据不足2%的市场份额。

我们具体看看国内市场情况,据统计,年中国存储芯片销售额为亿元,受贸易战和芯片价格下滑的影响,销售额同比下降9%左右,年中国存储器芯片销售额为亿元,同比仍有所下滑,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预计年中国存储芯片销售额将达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7%。未来,随着国内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内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势必将继续增长,据专业机构预测,到年,我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或将超过亿元。

然而,一个国内市场需求超过亿元的庞大市场,我国的自给率却不到16%,而且这部分自给的存储芯片中,很多还是二手芯片和外资在华厂商生产的。也就是说,国内存储芯片的产值是远不足亿元的。因此,不断提升存储芯片国产化率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政府的规划是,到年,包括存储芯片在内的所有芯片的自给率要达到70%,S君认为,按目前的发展来看,芯片自给率达到70%以上是小概率事件,但是部分芯片自给率超过50%的希望还是有的。

我们中性乐观一点,假设到时中国存储芯片的自给率为50%,再假设当年存储芯片的国内需求量为亿元。那么,当年中国存储芯片的产值大约就为亿元。已知年国内存储芯片产值不超过亿元,也就是说,—年的五年时间内,国内存储芯片的产值保守估计需增加至少3.3倍,那么,年复利增长率大约为34%。这个增速虽然比我们之前测算过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增速差一点,但也比光伏电池的增速要高的。

我们知道,大牛股往往出在增量行业,行业增速越大的行业,越容易出现。因此,条件允许的话,中国存储芯片行业是值得我们花时间研究和跟踪的。

各细分存储芯片市场的发展现状、空间及竞争格局

目前,以美日韩为主的国外厂商凭借先发优势以及在终端市场的品牌优势,占据了存储芯片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行业头部厂商三星电子(韩国)、美光科技(美国)、海力士(韩国)、铠侠(日本)、西部数据(美国)等已经在各自专注的大容量存储产品领域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如通讯设备、汽车电子、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和工业控制等新兴应用的出现,下游市场对具备高可靠性、低功耗等特点的中小容量存储芯片需求也持续上升。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看存储芯片主要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

DRAM

DRAM被广泛的应用于移动设备、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消费电子等领域。年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中,DRAM市场规模大约为亿美元,占存储芯片市场比重达到58%,是最大的存储芯片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球DRAM销售额大约为亿美元,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千亿美元。

TrendForce数据显示,当前手机和移动设备是DRAM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达39.6%;但未来随着更多的计算和存储向云端转移,服务器将逐步成为DRAM最大的应用方向,服务器用DRAM也将成为未来最稳定增长的领域之一,预计年服务器应用占比将增长至48%。

从全球DRAM芯片市场销售区域格局来看,美国和中国是DRAM芯片的主要消费市场,市场份额合计在70%以上。年,中国购买了全球34%的DRAM芯片,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的39%。也就是说,年中国对DRAM的需求额大约为亿人民币。

目前,全球DRAM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为三星电子,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三者占据了超过95%的市场,而且单单三星一家公司就占据了超过40%的市场份额。寡头垄断的格局使得中国企业对DRAM芯片议价能力很低,加之韩国又是美国的听话小弟,因此DRAM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制约最严重的基础产品之一,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S君认为,中国的DRAM能不能实现重大突破,主要还得看长鑫存储。长鑫存储量产DDR4内存打破国产零记录,今年上半年长鑫存储第二期12寸厂房举行了奠基仪式。据悉,这座新厂房是为将来进入1ynm以下工艺节点所做的前期准备。长鑫存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共分为三期建设三座12寸DRAM存储器晶圆厂,打造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存储器IDM国产化基地,预计三期满产后产能可达36万片/月。

毫无疑问,只要中国在DRAM制造环节有重大突破,那么上游和中下游企业的DRAM业务进展也会更加迅速。目前,除了长鑫储存外,业务涉及DRAM的国内企业还包括紫光国微、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福建晋华、芯成半导体、东芯股份等上市和非上市企业。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记下来好好研究一下哈。

NANDFlash

NANDFLASH是和DRAM一样重要的存储芯片,目前容量存储技术从TLC向QLC过渡,单个3DNAND闪存颗粒容量达到1TB。

NANDFlash主要分类以NAND闪存颗粒的技术为主,NAND闪存颗粒根据存储原理分为SLC、MLC、TLC和QLC,从结构上又可分为2D、3D两大类。

年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中,NANDFlash市场规模大约为亿美元,占存储芯片市场比重达到40%左右,是仅次于DRAM的第二大存储芯片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球NAND闪存颗粒销售额大约为亿美元,同比回升超过20%。

得益于智能手机的需求,中国地区对NAND闪存的市场销售额占比全球最大,根据Yole的数据,年中国地区NAND闪存市场销售额占全球37%,其次是美国的31%。也就是说,年中国市场对NAND闪存的需求额大约为亿人民币。

受智能手机平均容量增长的推动,NAND闪存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随着5G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家公司都在添加额外的功能和应用程序,以将自己的产品与其他制造商区分开来。例如,制造商正在将手势控制、指纹扫描仪和GPS等功能集成到设备中。这无疑提振了对NAND闪存的需求。据专业机构预测,预计未来全球NAND闪存颗粒将保持1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到年市场规模超过亿美元。

中国作为5G建设的主要国家,预计未来中国NAND闪存颗粒的市场销售额将保守保持15%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速,到年市场销售规模将超过亿人民币。

很明显,相比于DRAM,未来NAND的市场需求增量空间更大。

NAND闪存产业链目前逐渐分为三个大的产业环节,分别是:NANDFlash存储芯片(颗粒),存储控制器芯片以及存储模组/产品,虽然国内厂商在三个环节都在奋起直追,但目前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仍是国际大公司。全球NAND闪存颗粒的市场一直被三星、铠侠、西部数据、美光科技、英特尔和海力士等六大厂商垄断,合计占比超过98%。

S君认为,中国NAND能否真正崛起和打破垄断,主要还得看长江存储。长江存储从掌握3D闪存技术进入到32层3DNADD芯片的量产,后来又过渡到64层。紧接着又完成了32GBTLC3DNAND芯片量产。目前长江存储已经实现量产的层TLC良率基本上达到了业界水准。而且存储密度分别超越了美韩存储三巨头,未来长江存储还会加码层QLC的量产,计划将产能进一步提升。

毫无疑问,只要中国在NAND制造环节有重大突破,那么上游和中下游企业的NAND相关业务进展也会更加迅速。目前,除了长江存储外,业务涉及到NAND的国内企业还有兆易创新、华邦电子、旺宏电子、复旦微电、芯天下、东芯股份等台湾和大陆企业。

NORFlash

NORFlash是除DRAM和NANDFlash之外的第三大存储芯片,其市场曾随着功能手机的消亡而逐步萎缩,NORFlash在年时的市场规模大约在70亿美元,然后一路下降至年的不到19亿美元,从年开始,凭借着其“芯片内执行”的特点在物联网、TWS耳机、5G、车载等领域广泛应用,市场规模逐步恢复。年,全球NORFlash市场规模约为23亿美元。

未来,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以及车载电子等下游领域的继续推动下,NORFlash市场需求将保持增势。有专业机构预测,到年时,NORFlash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

相比于DRAM和NAND,中国大陆在NOR领域的整体实力相对好一点,至少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排到前五去了。旺宏电子(台湾)、华邦电子(台湾)、美光科技(美国)、赛普拉斯(美国)和兆易创新(中国)是世界前五大NORFlash制造商。

年之前兆易创新相比前四家的份额有明显差异,但随着美光和赛普拉斯宣布在低端NOR产品的退出,兆易创新获得大量市场份额,并借机实现技术突破。年第一季度,旺宏、华邦、兆易创新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6.2%、24.5%、18.8%。

台湾和中国大陆公司之所以能在NOR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一方面是因为NOR的市场蛋糕比较小,国际大厂不太看的上;一方是因为NOR在制程方面对先进节点的要求不高,一般采用55nm和65nm。目前,除了兆易创新在,业务还涉及NOR的大陆企业还有普冉股份、东芯股份等。

写在最后

相比于大消费和传统制造行业来讲,投资芯片行业的难度和风险真的很大,不仅要求我们要掌握很多专业知识,还要时刻担心外围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我们再次提醒一些普通投资者谨慎投资芯片概念股,更不要重仓去赌一只芯片股。未来,我们鹏风价值研究所会持续研究和跟踪芯片行业,也会偶尔分享一些行业有价值信息和我们的观点,感兴趣的朋友敬请期待。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研究和码字不易,如果我们的分享让你受益,请不吝点“赞”和“在看”哦。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