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奔腾,不舍昼夜。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复函湖南省政府,支持长沙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长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愈演愈烈,这场产业升级,决定着湖南湘江新区未来经济的增长质量和速度,也影响着数量众多的家庭与个人。眼下,测温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自动驾驶出租车、元宇宙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元素已融入千家万户,人工智能技术让百姓生活更便捷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岳麓山下、湘江之畔,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通讯员供图
高位布局
带动产业规模达亿元
先谋而后动,产业发展更需高位规划。
工信部复函指出,长沙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厚、基础设施强等优势条件,进一步打造智能算力设施高地,探索高效应用运行新模式。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与信息安全等基础核心产业,强化人工智能软硬协同攻关,构筑安全可靠产业生态。大力拓展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工程机械、智能文创、智能安全等优势和特色智能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
据介绍,湖南省把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并将算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支撑”之一。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长沙不仅设立专门部门规划指导产业发展,还出台了多项政策,将“三智一芯”作为重点方向重点推进。据报道,截至年9月,长沙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注册企业超家。
如今,人工智能应用在长沙加速落地,给生产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智慧公交可精准查询实时位置、到站时间,红绿灯可智能调节,开通以来车辆行程时间大幅缩短……
下一步,湖南将加快推进长沙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重点以建设算力设施高地、壮大基础核心产业、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培育示范应用场景、打造城市发展样本等5个方面为实施路径。力争到年,推动长沙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亿元,实现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的融合渗透率实现广度与深度双突破。
湖南产业看长沙,长沙一直是湖南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更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在湖南湘江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链条完善。目前,湖南湘江新区已有人工智能企业千余家,人工智能产业链初步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均有代表性企业,产业总体水平来势好,发展后劲足。其中基础层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信息感知以及运算方面形成了一定基础,湖南超算中心、长沙工业云平台、湖南省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可为人工智能提供云计算服务、数据支撑;技术层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实现了一定技术积累,拥有智慧眼、科大讯飞、自兴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一批创新型企业。
▲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汇聚了大量人工智能企业。通讯员供图
链上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日臻完善
岳麓山下、湘江之畔,迎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风口,湖南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热潮奔涌。何以见得?一派产业发展的热景得以呈现——
一次强强联合正在进行。互联网岳麓峰会上,科大讯飞与湖南湘江新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拟在湘江新区成立全资子公司,围绕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方向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并将围绕湖南的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合作;
一个人工智能产业新城正在崛起。9月15日,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芒芽产业服务中心揭幕,作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产业方向的“产城融合”标杆项目,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已有超过60家企业签约入驻,总签约面积约10万平方米,注册企业近百家,入驻企业总投资额约3.8亿元,投产后年均税收额约万元;
一揽子实验室正在孕育发展。9月26日,“智涌湘江睿见时代”湘江时代机器人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该实验室面向机器人多模态感知、高性能控制、集群协同规划、灵巧机构作业、系统技术五个方向,为智能制造产业和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此外,7月10日在新区揭牌的湘江实验室在湖南四大省实验室中,以突破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更是将人工智能放置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次次计算正在实现“长沙领先”。10月9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正式运行启动。这套系统采用国防科技大学“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技术,其系统双精度浮点峰值计算性能达PFlops(P:千万亿次,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数据存储能力不低于20PB、峰值功耗不高于8兆瓦,算力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是湖南创新发展新的强劲算力引擎,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迈出坚实一步。
▲湘江智能的无人驾驶零售车拥有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和无人售卖功能,货柜可实现冷藏、制热,可以容纳多种饮品和食品。企业供图
迎风展智
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构建数字孪生工厂,并在未来建成全息3D裸眼效果的数字工厂;人体通过度扫描后,将投射到屏幕上制作成数字人;搭乘外观呆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指尖下单,即刻可达……这些奇思妙想,在新区,都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并加速落地。
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机器人冲咖啡拉花、送咖啡、专业消毒,还能手持吸尘器做清洁,俨然全职“家庭保姆”……万为机器人推出系列机器人产品,防疫、安保不在话下,湘江智能更是上新无人售货机器人,员工在休息之余可随手购买食品咖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器人能力认知和服务体验。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断推进。“系好安全带,我不用方向盘,准备出发。”市民张先生打开萝卜快跑APP,输入目的地,没几分钟,一辆萝卜快跑出租车就停在他前面。上车输入验证码后,出租车以自动驾驶模式行驶2.8公里后抵达终点,全程15分钟,折扣后支付1.84元,这是湖南湘江新区自动驾驶车商业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也将助力智能网联汽车生态集群建设,为打造“智能驾驶之城”注入强劲活力。
城市算力建设取得新进展。湖南湘江新区携手华为,联合打造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根据规划,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按照“一中心四平台”模式布局,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其中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包括两个核心模块:中科曙光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华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一期建设人工智能算力P,到年建设人工智能算力规模达到P。
产业发展大潮奔涌而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看准的是趋势,靠的是对行业吐故纳新的勇气和魄力。如今,人工智能产业在湖南湘江新区“落地生根”,聚焦人工智能与实际需求相契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好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未来可期。
记者手记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对湖南湘江新区而言,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未来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其实,早在年,长沙就获批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出台了《长沙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年)》,将在3年内打造30个市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中大部分都位于湖南湘江新区。
可以看到的是,在各行各业中,“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发展的新名词。人工智能+医学、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制造业、人工智能+教育……随着越来越多的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亲密接触”,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知识图谱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会促进人工智能的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
据人社部预计,随着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能服务、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金融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年年底,国内外相关从业人员有望达到万。
原标题:《人工智能破浪前行!长沙晋升“人工智能”国家队,湖南湘江新区迎来产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