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发中国芯,打破国外封锁,助力两弹 [复制链接]

1#

年3月18日,我国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国家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自此,我们已经连续29年走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今天,是第29个“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认识几位勇于探索的杰出科技人才吧!

陈学俊院士

陈学俊院士是我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他是交通大学西迁的重要带头人之一,年,作为交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他放弃在上海的住房,举家迁赴西安。于上世纪50年代初筹建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锅炉专业,开出了锅炉专业的全部课程;筹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动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历开国盛典,经举家西迁,视学科发展为目标,以民族振兴为己任,陈学俊院士的一生是知识分子献身科学、为国为民的高尚写照。

侯洵院士

侯洵院士自年受聘西安交大教授以来,与吴洪才教授一起主持了工程的重大项目“海量信息技术”,领导开展了信息的超高密度光存储、光通信用无源器件、低损耗有机光纤等的研究工作,建立了“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他在我国瞬态光学与超快光子学领域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在我国高速摄影核心器件和重大装备研制方面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两弹一星”及惯性约束聚变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推进了我国超快光学和微光夜视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启了超快科学技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应用,为我国超快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蒋庄德院士

蒋庄德院士长期从事微纳制造与先进传感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及装备以及生物检测仪器等方面的研究。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MEMS特种传感器及其核心芯片,引领和带动了我国高端MEMS传感技术的发展;主持研制出了国内首台mm大口径非球面车磨复合机床,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主持研制出了国内首台集齿轮、齿轮加工刀具、曲轴等复杂型面和回转轴件检测为一体的组合式精密测量仪器,成功替代了国外产品;主持研制的4种规格纳米台阶高度样板获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为我国纳米几何量计量标准的实施和比对溯源奠定了基础;开发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仪和全自动核酸工作站等多款生物检测仪器,在新冠肺炎等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友柏院士

谢友柏院士是著名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摩擦学专家,年随交通大学迁赴西安,力主科研与教学并重来培养大学生,为交大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我国机械摩擦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与同仁率先在国际上提出转子轴承系统广义能量守恒原理,并在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可倾瓦轴承”稳定性的非天然性,在国内最早完成了油膜刚度阻尼测量。还发展了国际摩擦学简单的系统研究方法,提出摩擦学(大)系统工程思想,建构了理论和方法框架,并应用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轴承系统以及内燃机缸套活塞组件系统的摩擦学、动力学设计与安全运行,取得了丰硕成果。

郑南宁院士

郑南宁院士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行者和奠基者,提出的计算机视觉立体对应计算模型与注意力计算理论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代表性工作,被国际学术同行评价为“引领了国际上第二次视觉注意研究的高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带领团队研究计算机视觉系统,形成一系列具有前沿性和先导性成果,代表了我国当时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高水平。解决了国防重大工程中视觉芯片与系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计算机视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引领中国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学科方向引领、人才培养和教育、国家信息领域战略规划与区域创新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从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第一部自制汽车、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到迁校以来的余项科研成果、项国家三大奖……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诠释了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者科学报国的使命担当,体现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中国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也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秉承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