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光信息研究报告安全性能生态铸造国产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东方证券)

一、X86授权高起点,吸收创新自主迭代

1.1、业绩迎来爆发期,营收利润快速增长

海光信息专注于研发、设计和销售高端处理器。高端处理器是服务器、工作站、PC等现代信息设备中的核心,主要负责大规模数据处理、复杂任务调度和逻辑运算等工作。海光信息的主要产品为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等设备中的通用处理器(CPU)和协处理器(DCU)。营收、利润近年来高速增长。-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年达到23.1亿元,-年的CAGR为%,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超过全年,达到25.3亿元。利润方面,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首次转正,达到3.27亿元,弥补了历年累计亏损,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4.76亿,已超过全年。

综合毛利率稳步增长,公司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逐年降低。得益于规模效应及新代际产品定价上涨,公司毛利率稳步提高,毛利大幅增长。-年,公司规模快速扩大,管理费用以及销售费用都相应增加,但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管理费用率与销售费用率都逐年下降。公司财务费用逐年下降。年开始由于公司银行存款增加,借款利息费用减少,财务费用转负。

1.2、通用处理器(CPU)协处理器(DCU)双开花

海光CPU三个系列满足用户不同应用需求。CPU是高端计算存储设备的核心。海光CPU采取了主流的X86处理器架构,主要针对复杂逻辑计算、多任务调度等通用处理器任务。海光的CPU集成1到4个裸片,每个裸片包括处理器核心(core)、片上网络、内存控制器,以及PCIe、USB等多种接口控制器。海光CPU分为、和三个系列,不同系列具有不同的性能,针对多种应用需求,其中系列的配置最高,适用于面向数据中心等复杂应用的高端服务器,系列属于中端CPU,适用于面向*务、企业和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中低端服务器,而系列性能相对较弱,主要用于工作站、边缘计算终端等入门级计算领域。

面向服务器集群及数据中心的协处理器海光DCU系列。最初,有着强大并行计算能力的GPU被提出,以解决CPU处理图像及视频的效率低下的问题。现在GPU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用于图像显示、画面处理的传统GPU。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兴起,内置了专用向量、张量以及矩阵运算指令的运算协处理器GPGPU快速发展。如今,GPGPU占据了人工智能市场90%以上的份额,是最主要的协处理器解决方案。海光的DCU是GPGPU的一种,可兼容ROCmGPU计算生态(类CUDA),可适配主流应用软件。海光DCU可以提供高性能、高能效比的算力,主要应用于承担高复杂度和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任务的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海光DCU目前规划为系列,主要包括计算单元(CU)、片上网络、高速缓存、PCIe等各类接口控制器。相较于CPU,DCU的CU较多、逻辑结构较简单。

公司各系列产品毛利率有所差别,但均稳步提升。就海光CPU来看,各系列产品均有连年上涨的趋势,系列与系列毛利率较高,于年分别达到65.6%与63.8%。海光DCU系列于上半年实现小规模量产,下半年实现一定规模的销售收入,但还未形成规模效应,自研无形资产摊销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为33.9%,因此系列的单位成本较高。随着产品迭代及销量增加,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各系列产品营收均稳步增长,系列毛利贡献最大。从海光各个系列来看,系列对总毛利的贡献最大,-年分别占比为98.1%,83.7%,76.2%。随着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布局各个领域,海光中低端CPU以及海光DCU对总毛利的贡献比例有增长趋势。

1.3、关联公司齐赋能,自主迭代促发展

依托中科院,技术背景深厚。截至年6月22日,公司前几位股东为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成都产投有限、成都高投有限及成都集萃有限系一致行动人)、海富天鼎合伙、蓝海轻舟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32.10%、19.53%、12.41%和6.99%。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也无实际控制人。公司依托中科院与中科曙光,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同时聚集了地方国资,产业与财务投资人。公司高管团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深厚的技术背景。公司董事长孟宪棠先生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处长,并曾兼任中科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公司董事、总经理沙超群先生及副总经理徐文超女士均有技术背景,并均曾就职于中科曙光,同时,中科曙光总裁历*先生目前任海光董事。

海光AMD合作成立子公司,并与AMD签署技术许可协议。年2月,海光信息与AMD成立了海光集成,股权比例分别为70%和30%。同时,海光和AMD成立子公司海光微电子持股比例分别为49%和51%。年3月与年10月,海光微电子与海光集成分别与AMD签署技术许可协议,获得了高端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许可。自此,海光基于授权技术进行x86处理器芯片设计,与AMD各自独立开展研发工作。年6月,海光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后,AMD不再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公司自行对后续产品和技术进行了迭代开发,双方产品与技术研发路径已经产生差异,公司未来产品迭代不需要AMD的进一步技术授权。年,海光集成净利润为7.3亿元,海光微电子净利润为0.12亿元。

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和演进,坚持走“销售一代,验证一代,研发一代”的产品开发策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高端处理器的研发环境和流程,持续开发多代产品,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同时功能不断完善丰富。海光CPU一、二代均已商业化,三代初亮相,四代有序研发中。海光CPU的第一代产品海光一号于年3月开启设计进程,于年4月实现量产。而第二代产品海光二号的研发启动于年7月,在海光一号实现量产之前。相同地,早在年海光二号实现量产之前,海光三号已于年2月启动研发工作。海光四号也于年7月开始研发工作。截至年6月7日,海光CPU的四代产品中,海光一号和海光二号均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海光三号已亮相发布会,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年,海光CPU的营收占比为89.66%。

海光DCU一代已商业化应用,二代研发中。海光DCU也遵循着相似的产品开发原则,于年启动DCU第一代产品深算一号的产品研发,于年1月启动了深算二号的研发,截至年6月,深算一号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年,海光DCU营收占比为10.34%。目前海光二号贡献主要营收。年,在售的产品代际为海光CPU(海光一号、海光二号)和海光DCU(深算一号)。其中,海光二号的营收占比最高,达到77%,包含海光、海光和海光系列产品。

海光产品创新迭代,性能提升推动价格与毛利率上涨。海光二号在海光一号的基础上,对Core微结构进行优化,对处理器的核心性能以及安全应用性能进行了提升,海光三号则在此基础上对核心和片上网络微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基于新的工艺节点进行设计,整体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45%。产品迭代过程中,芯片性能的提升也推动了产品价格及毛利率的上涨。相同时间段内,海光二号的产品各系列产品单价为海光一号同等系列产品单价的2-4倍。相同时间段内,海光二号各系列产品毛利率也均高于海光一号同系列毛利率。公司于上半年对库存的少量系列产品降价清理销售,于年底及以后对库存的系列产品进行特价清理销售,使得当期及系列产品当期销售价格较低。

1.4、坚持高研发投入,助力创新升级

高学历研发人才占比大,股权激励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成立初期,人才战略就是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公司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六年多人才队伍的培养,公司已经拥有一支专业的高端处理器研发团队,骨干研发人员多拥有国内外知名芯片公司的就职背景,拥有成功研发x86处理器或ARM处理器的经验。截至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90.2%,其中硕士、博士占比65.5%。公司已经在北京、成都、苏州、上海等地建立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从事处理器微结构设计、SoC架构设计、处理器安全、IP设计、验证测试、物理设计、封装设计等工作。公司研发人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能够保证海光高端处理器研发任务的顺利完成。公司重视研发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完善的薪酬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公司包括管理中层,核心技术人员等名员工通过蓝海轻舟合伙持股海光信息6.99%的股份。

研发保持高投入,占收入比重随规模扩大持续降低。随着营收规模放量,以及海光二代产品成熟化,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逐渐回落。年以前,公司营业收入规模较小,研发支出占当期营收比重较高;年以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研发支出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年研发支出已经明显低于当期营收规模,但仍相当于营收的69%,共计15.85亿元,属于行业内的较高水平,具备典型的芯片设计公司特点。公司始终鼓励创新,重视研发工作,核心技术均系自主研发结果。

募集资金进行新一代产品研发。本次募集资金共计亿,将用于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研发项目、新一代海光协处理器研发项目、先进处理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项目。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提升公司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产品的技术研究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和海光协处理器的性能、能效比和功能将进一步缩小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和海光协处理器将大规模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以及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点行业,促进我国高端处理器的应用推广;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可以为公司未来技术和产品发展做出前瞻性预研和资金储备,优化资本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1.5、全“芯”突破,海光三号CPU初亮相

春季发布会发布多款产品。年6月7日,海光在北京举行新品发布会,发布了新一代海光CPU海光三号,以及基于海光三号和海光深算DCU的异构计算平台,同时与众多厂商联合发布了十余种品牌的整机产品。

相比海光二号,海光三号性能提升45%。海光三号系列芯片依然采用x86-64位核心架构。同海光二号相同的是海光三号的最高规格具备32处理器核心,8个内存通道,个PCIe接口。海光二号最高支持MHz的内存频率,而海光三号已升级到MHz,可以和Intel、AMD等国际头部厂商媲美。海光三号在SoC设计、IO带宽、取指单元、功能模块、防御机制等方面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其性能相比于前一代提升了45%。同时,其兼容性和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轻松应对复杂的场景需求,迁移成本几乎为零。

联合多家服务器厂商发布基于海光芯片的整机。海光三号凭借优异的性能、安全、生态获得了国内主流服务器厂商的认可。在发布会中,联想、浪潮、中科可控、同方、新华三等多家品牌的数十款整机也一同发布,覆盖了通用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和高密服务器、AI服务器、存储产品、工控和网安产品、视觉工作站、边缘计算工作站等。这些应用各异的产品可以更好满足差异化需求。

发布国内首个全精度异构计算平台。搭载CPU海光三号和DCU海光深算的异构计算平台也亮相发布会。此平台是国内首个全精度异构计算平台,涵盖数值模拟、AI训练、AI推理所需的多样算力,实现了智能计算与数值运算的深度融合。同时,此平台可全面支持TensorFlow、PyTorch、Caffe2等主流AI深度学习框架,目前已超过种应用软件部署在该平台上,推动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计算等领域的应用。

二、市场广阔、*策利好,国产替代好时节

2.1、国内市场高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全球服务器市场稳步增长,年销售额近千亿美元。CPU是服务器、工作站、PC、移动终端和嵌入式设备等不同设备的核心。海光CPU的主要应用在服务器和工作站。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下活动转向线上,社会对数据存储和运算的需求越来越高,全球服务器市场稳健增长。年,在全球互联网行业资本投入收缩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与销售额的增速较低。年,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相关投资上涨,全球服务器市场又恢复快速增长态势。据IDC统计,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9万台,销售额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和9.0%。

x86架构服务器为主流,占全球销售额90%左右。CPU采用的指令集可以分为复杂指令集(CISC)和精简指令集(RISC)两大类。复杂指令集指令丰富,寻址方式灵活,以微程序控制器为核心,指令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共享同一个物理存储空间,功能强大但功耗大。x86架构是复杂指令集的代表。精简指令集结构简单,易于设计,指令精简,程序执行效率高,功耗较低。ARM架构是精简指令集的代表。目前,x86和ARM是两种最主流的CPU架构。相比于其他应用,服务器对CPU在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最高,而x86架构以其强大的性能、丰富的生态,占全部服务器销售额的比例约为90%,销售量占比约97%。

中国服务器市场迅猛增长,占全球四分之一。年中国服务器销售额达到.9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25.3%,同比增长12.7%,持续领涨全球。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达到万台,同比增长11.7%。未来几年,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回暖,有望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以x86架构为主的中国服务器市场仍会稳步增长。外企把控中国服务器CPU市场。由于性能优异及生态壁垒,Intel和AMD仍牢牢占据中国服务器高端处理器市场。据IDC测算,年,Intel和AMD在中国x86架构服务器CPU中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95%,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算力需求爆发。GPGPU是人工智能领域最主要的协处理器解决方案,占据人工智能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计算能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根据CiscoGlobalCloudIndex预计,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和计算实例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9%,其中工作负载和计算实例会从传统数据中心转移慢慢转移到云数据中心。GPGPU的需求也会随着算力需求的增长不断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增速惊人,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2.2、国家*策引导产业发展,公司市场地位逐渐深化

以处理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鼓励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优惠*策,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海光信息作为国产CPU龙头,也受益于这些国家*策。

信创推进电信金融等行业的海光处理器应用。随着信创的不断推进,我国以芯片为主的集成电路行业得到蓬勃的发展。除了***,信创已全面推广,金融、电信、交通、电力、石油、航空航天、医院等八大行业信创也在不断发展。其中,电信与金融行业率先迎来较大突破。海光也在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持续布局。年,海光在互联网、交通、电信行业的市场推广初见成效。与年,基于前期行业应用积累的良好口碑,海光在电信运营商集采、金融行业入围等方面份额增长较快。公司根据主要客户提供的其实现终端行业应用情况进行统计,除部分客户未提供终端行业应用的情况外,公司年,电信、金融、互联网服务等终端行业的销售占比分别为20%、14%和11%。

海光芯片安全助力国家安全。发展国产高端处理器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必经之路。我国关键产业中所应用的核心芯片依然依赖国外,自主研发比例不高,存在着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隐患。高端处理器国产自主化对我国意义重大。海光CPU支持国密算法,通过扩充安全算法指令、集成安全算法专用加速电路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数据安全和计算环境安全。海光二号各系列产品均采用自主根秘钥、国密算法等安全技术,集成了专用的安全处理器和安全算法专用加速电路,并且支持硬件机制的安全启动及可信计算。

2.3、国产服务器CPU龙头,助力加速国产替代

Intel、AMD占据中国x86服务器CPU市场之95%,海光第三约占3.75%。据IDC测算,年,中国x86架构服务器CPU出货量为万颗,其中Intel和AMD的份额合计超过95%。海光作为国产服务器CPU龙头,其年的产品销售量占市场份额的3.75%,占据了国产x86服务器芯片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服务器CPU替代空间大,海光作为国产龙头有希望肩负这一历史使命。

海光获得众多OEM及终端应用客户信赖。海光高性能处理器凭借自身性能、安全以及生态的优势得到众多国内OEM厂商的青睐,广泛应用于各类国产服务器及工作站。自年来,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多家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已经搭载了海光CPU芯片。同时,海光处理器成功服务于各行业终端客户,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领域客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化工领域客户,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用户。

海光鲲鹏共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集采大单。据中国电信发布的-年服务器集中采购项目集中资格预审公告,中国电信服务器集中采购共20万台,其中搭载英特尔芯片的服务器占比71%、搭载AMD芯片的服务器占比2%,剩余搭载鲲鹏或海光或飞腾芯片的服务器占比27%。年2月25日,中国电信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在中标的基于国产芯片的服务器中,搭载海光的服务器占比72%,而搭载鲲鹏的服务器占比28%。国产芯片服务器中标金额共计35.61亿元。在中国移动的-年服务器集采中标名单中,国产芯片服务器中标金额为37.86亿元。其中,搭载海光芯片的服务器占比34%,搭载鲲鹏芯片的服务器占比66%。

按照公司业务的相关性及数据可得性,我们将龙芯中科、飞腾、澜起科技、寒武纪以及北京君正列为可比公司。其中,各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为:1.龙芯中科主营业务为处理器及配套芯片产品与基础软硬件解决方案业务。主要面向网络安全、办公与业务信息化、工控及物联网等领域,系列产品在电子*务、能源、交通、金融、电信、教育等行业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2.飞腾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为用户提供CPU、ASIC、SoC等芯片产品、IP产品以及基于这些产品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3.澜起科技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4.寒武纪主要从事云端、终端、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和研发。公司的产品主要为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与上述产品配套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5.北京君正拥有微处理器和智能视频芯片两条产品线,围绕这两条产品线研发了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和解决方案。

公司营收增速快,毛利率合理,总资产和研发投入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在行业处于较低水平,与龙芯中科相当。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较快,年接近飞腾与澜起科技,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年,公司的净利润达到3.27亿元,处于行业中等水平。公司毛利率处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海光综合毛利率逐年上升,年、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公司研发投入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一直保持高研发投入,推进产品迭代,始终保持技术研发的前瞻性、领先性和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

三、性能优异、通用兼容,造就国产高端处理器龙头

海光CPU具有优异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系统兼容性。1)优异的产品性能。海光CPU改进了分支预测算法,使得每个时钟周期执行的指令数得到显著提高,集成了更多处理器核心,实现了处理器高主频设计。2)良好的系统兼容性。海光CPU可以兼容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及广泛的行业应用软件。

海光DCU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高速并行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软件生态环境等优势。1)强大的计算能力。海光DCU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微结构进行设计,具备强大的双精度浮点计算能力,同时在单精度、半精度、整型计算方面表现同样优异。2)高速并行数据处理能力。海光DCU集成片上高带宽内存芯片,可以在大规模数据计算过程中提供优异的数据处理能力,使海光DCU可以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场景。3)良好的软件生态环境。海光DCU采用GPGPU架构,兼容“类CUDA”环境,解决了产品推广过程中的软件生态兼容性问题。公司通过参与开源软件项目,加快了公司产品的推广速度,并实现与GPGPU主流开发平台的兼容。

3.1、CPU、DCU性能比肩国际主流产品

产品性能比肩国际水平,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通过横向比较国内外CPU厂商的主流CPU产品,可以看出公司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上同类型主流高端处理器的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国内率先完成了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产品成功流片,并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海光CPU性能强大,主流市场应用广泛。公司于年第一季度发布海光,同期市场上主流CPU产品以Intel年发布的6款至强铂金系列产品为先,通过性能对比可以看出,海光CPU的SPECCPU的实测性能与国际领先芯片设计企业Intel同期发布的主流处理器产品的实测性能总体相当。截至目前,海光三号成功流片已亮相发布会、海光四号完成了电路设计和性能模拟等研究,未来,海光CPU产品也会持续向前迭代发展。

海光DCU性能优异,支持全部计算精度。海光DCU是面向先进计算、智能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市场的产品,采用了通用算力模式,即GPGPU的模式。通过将公司深算一号和国际领先GPU生产商NVIDIA公司高端GPU产品(A)及AMD公司高端GPU产品(MI)进行对比发现,在典型应用场景下,深算一号指标已经达到国际上同类型高端产品的水平。年,海光DCU系列产品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司深算二号在深算一号成功研发的基础上,对DCU计算单元的微体系结构进行了较多自主创新:包括增加计算单元的规模,改进片上网络协议,优化访存子系统等。

3.2、主流架构、产业合作,引领丰富生态体系

主流架构引领丰富生态。Intel和Microsoft结成Wintel联盟,在基于x86架构上优化各类软件应用,并逐渐占据主流市场,使得x86架构有着显著的产业生态优势。相比于其他架构,x86架构下的软硬件环境的成熟度有明显优势。在服务器CPU市场中,x86凭借其高性能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x86是Intel的知识产权,因为反垄断法将相关知识产权授权给AMD与中国台湾威盛。年,兆芯从威盛获得x86架构授权,而海光于年从AMD获得x86架构授权。由于国际局势紧张,美国实体清单等阻碍,现在已经很难再有中国公司获得x86架构授权,因此大部分国内CPU厂商选择ARM等开放指令集架构。因此海光与兆芯相比于其他国内服务器CPU厂商,有着明显的生态优势,且迁移成本低。另外,海光DCU采取了GPGPU架构,兼容“类CUDA”环境,软硬件生态丰富。

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合作。除了保持原有架构的生态优势,海光积极融入国内外开源社区,提供基于海光处理器的适配和优化方案,确保开源生态的兼容性。随着信创的推进,海光与多家国内龙头公司合作,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平台软件、人工智能技术框架和编程环境、核心行业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初步形成了基于海光高端处理器的国产软硬件生态。海光目前支持Insyde等主流BIOS和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

盈利预测

我们对公司-年盈利预测做如下假设:1)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海光CPU系列产品和海光DCU系列产品,包括系列、系列、系列和系列,均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受益于技术持续创新演进、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公司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我们预测公司22-24年收入分别为51.3/81.6/.2亿元。

a系列:属于海光CPU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主要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领域,包括7系列和系列,是公司CPU产品的销售主力*,性能不断提升,生态优势显著,应用场景丰富,我们预测22-24年公司系列收入分别为29.8、43.7、58.8亿元。b系列:属于海光CPU系列产品,主要面向*务、企业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中低端服务器需求,并发处理能力和单核心处理器性能较为均衡,包括系列和系列,持续研发创新,安全可信,适用场景丰富,我们预测22-24年公司系列收入分别为5.3、11.4、18.0亿元。

c系列:属于海光CPU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面向入门级计算领域,包括系列和系列,产品不断创新,我们预测22-24年公司系列收入分别为6.4、9.2、11.1亿元。d系列:属于海光DCU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计算密集类应用领域,主要部署在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为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高能效比的算力,支撑高复杂度和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任务。国内稀缺、性能优异,国产替代潜力巨大,我们预测22-24年公司系列收入分别为9.8、17.4、26.3亿元。

2)一方面,受益于公司的技术优势,公司产品自主设计、迭代升级,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有望带动公司的毛利率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公司各类产品快速放量,规模效应显现,加之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或将拉低整体的毛利率水平。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毛利率分别为56.3%,57.3%和57.9%,整体呈现小幅提升的态势。3)公司22-24年销售费用率为2.0%、1.8%、1.7%,管理费用率为3.0%、2.2%、1.7%。销售和管理费用率的小幅下降主要考虑到销售收入的增长带来一定的摊薄影响。研发费用方面,22-24年研发费用率稳定在25%以上,分别为26.6%、26.1%、25.4%,主要考虑到公司研发持续投入,保证公司赶超国际同代产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