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914/4473189.html东京时间8月28日下午4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身体健康原因,正式宣布辞去首相一职。
安倍晋三对于国内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名人,他曾经两度出任日本首相,年第一次当选首相,一年以后因病辞职;年,安倍第二次当选首相,连任至今。
安倍出身于*治家组,在今年8月24日,安倍打破了自己的外叔公佐藤荣作的记录,以天的时长成为战后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日本*坛第一人,却因为疾病不得不离开职位,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事,这一次导致安倍晋三辞职的疾病,实际上已经缠绕了他几十年的时间。
这种病就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
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征象,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低恶性,在少数病人(约占15%)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30次/天,和高热、腹痛。
体征与病期和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病人往往有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尤为明显。
中*性巨结肠时可有腹胀、发热和急腹症征象。由于频繁腹泻,肛周皮肤可有擦伤、剥脱。还可发生肛周炎症如肛裂或肛瘘,虽然后者在Crohn病中更为常见。直肠指检感疼痛。皮肤、黏膜、舌、关节和眼部的检查极为重要。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越发达的社会,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越高,目前还没有权威研究发现原因。
通过大数据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在欧美的发病率远高于我国,而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发病率也持续攀升,在临床上变得越来越常见。
也有学者猜测,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不明显,所以越发达的社会,检测出来的人才越多。
那么折磨了安倍晋三整个*治生涯的溃疡性结肠炎,究竟可怕在哪里,为什么连日本第一人的安倍晋三都无法摆脱甚至暗淡离职。
首先,溃疡性结肠炎面临着“诊断难”,一般难以确诊。
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症状是粘液脓血便,然而这种病症跟很多肠道疾病很像,因此容易误诊,最终确诊的时候,患者往往已经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安倍晋三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出现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当时的安倍晋三诊断过很长时间,但是最开始根本没有医生能够准确判断。最终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安倍晋三才确诊了自己的具体病状。
早年安倍晋三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最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疾病的名字。早在初中三年级时,我在腹痛之后出现了腹泻和血便,马桶都被染成红色,我感到很惊讶。
即使到了高中,我每年也会发生相同的症状,但是一周左右血便就好了。所以我从附近的诊所拿了治腹泻的药之类的。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期末考试前的紧张岁月,我认为这种病已经开始发展了。
加入神户制钢后,症状逐步恶化,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得了溃疡性结肠炎。这个时候距离初次发病已经是十年后,才得到正确的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起病多在青少年时期,但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与精神压力、与肠道菌群等等都有关系。
对于年轻人来说,因为年轻,所以很多小病症并不放在眼里,像是溃疡性结肠炎这种前期不明显的,很多人都会忽视。
所以,普通人往往患上后,就会如同安倍晋三那样,过了很久之后才能够慢慢确诊。
事实上,现在也没有很好的诊断手段,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排除各种类型的肠炎之后才能够确定所以,同时发病率低,个人得它的概率不高。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去体检筛查也难以判断,所以医学上也并不是太建议去筛查溃疡性结肠炎。
如果罹患溃疡性结肠炎,那么也会严重影响正常人的生活。
溃疡性结肠炎会让人不停地想上厕所,又无法通畅地排便,上完之后也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觉得“舒服了”。
安倍晋三曾经在访谈中表示:
“最大的危机是年,我担任自民*国会对策副委员长。那时,我是一边挂滴流维持生命,一边生活,体重从65公斤减少到53公斤……我的妻子昭惠哭着说:‘别当*治家了’,周围的人也建议我宣布患病,并从*界退休。”
安倍晋三的第一次辞职也是因为这个疾病。在一次海外访问中,他患上急性胃肠炎,让这个旧病复发,因而辞去了首相的工作。
从目前的医疗手段来看,溃疡性结肠炎没办法彻底治愈,只能用不断升级的药物控制症状,或者接受手术。
上世纪,日本本土的确诊患者不超过人,还没有什么好疗法。到年,日本罹患此症的患者已经超过了13万,
对于患者来说,现在治疗的选择越来越多,但一个问题是仍然不能根治,只能通过不断出现的新药,将这种疾病长期维持在缓解状态,维持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目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粪菌移植”。
粪便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是一种通过重建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即把经过处理的健康人的粪便液,灌到患者肠道内,操作过程需要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实验方案来实施。年美国医生用粪水挽救感染垂死的患者,这是英文文献记载最早的案例。
粪便移植的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利用粪便中有益菌种的生态占位,定植抗力,生物夺氧,免疫调节,降低肠腔pH值和细菌代谢产物的营养等。
移植的粪便中最重要的是常年栖息于肠道内的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它们和肠道上皮细胞等生物成分与食源性非生物成分(未被消化的食物)及来自胃、肠、胰和肝的分泌物(如激素、酶、黏液和胆盐等)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
粪便移植的意义就在于重建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结构。
比如治疗由难辨梭菌引起的复发痢疾,其原理是由于肠道菌群间存在生存上的竞争,优势菌群会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与繁殖,通过恢复肠道菌群结构而达到抑制难辨梭菌生长、繁殖的目的。
并且粪便中含有的有益菌种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能产生乳酸、醋酸、丁酸和丙酸等,使肠道内的pH值降低,而肠道pH值降低不仅能够促进钙、镁、铁和铜等离子吸收,而且能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双歧杆菌属的一些种还可以通过封闭上皮细胞上的结合位点来抑制病原体增殖,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作用和调节肠道通透性。
另外,双歧杆菌的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肽聚糖和磷壁酸,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激发腹腔巨噬细胞、NK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在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粪便移植后更多详细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肠道菌群是人体拥有细胞数最多的独特“功能器官”,作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FMT的作用日益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