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十大名方,每一个都救人无数 [复制链接]

1#

仰望岐*中医性命心灵


  枳实9克 芒硝12克。

:水煎服。

:峻下热结。

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起刺,脉沉实有力。

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

: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本方治症是因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本方主证前入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是自觉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以“痞”、“满”、“燥”、“实”及脉实等。

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气汤。主治与大承气汤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大承气汤之坚实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调胃承气汤。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燥、脉滑数者。

1.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宜用。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损耗正气,孕妇禁用。

4、五苓散《伤寒论》

: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2克 白术9克 桂枝6克。

:水煎服。

: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1)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用四苓散(本方去桂枝);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可用胃苓汤(本方与平胃散合方);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治湿郁*疸,小便不利,偏于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据研究本方利尿作用较其中各单味药均强,服用后能使尿量明显增加,并有排钠及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2)《伤寒论》中本方原治太阳经证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证,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蓄水证。证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等。

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12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茯苓12克白术12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疏肝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两胁胀痛,脉弦而虚者。

: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1.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

2.本方治证见虚热征象明显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

3.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或熟地*,名为黑逍遥散。

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9克 生地*9克 桃仁12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川芎5克 柴胡3克 桔梗5克 牛膝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参。

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芪15克白术10克*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水煎服。

: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

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

2.本方亦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眼睑下垂等证。若加入积壳或积实可使内脏平滑肌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强,效果更好。

3.凡一般慢性疾病,症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动则气促,舌淡脉虚等,亦可加减使用。

8、归脾汤《济生方》

:白术9克茯神10克*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参12克炙甘草5克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方解: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使脾胃强健、则气血自出、气能统血为主药;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辅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效。

1.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对于脾虚血少的血证,可加入阿胶、首乌、鹿角霜等补血、止血药同用。

2.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停经再生,淋沥不断,以及月经过多,伴有头晕、心悸、体倦等心脾两虚见症,可用本方治疗。

3.可用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自汗、脏躁等证。

9、六味地*丸《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克山萸肉克山药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

: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

: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共为经使药,谓之三泻。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大于泻,共凑滋补肝肾之效。

1.本方为补阴之代表方,加*柏、知母,名知柏地*丸,其滋阴降火之力更大,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等证;各加入枸杞子、菊花,名杞菊地*丸,着重滋补肝肾以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视物不清及眼睛涩痛等症;若加五味子、名都气丸,用于肾虚气喘、呃逆等症;若加麦冬、五味子,名麦味地*丸,用于肺肾阴虚,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症。

2.本方对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机能亢进、肾结核、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加减使用。

3.本方加入当归、柴胡、五味子等治疗球后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

10、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陈皮9克甘草3克茯苓5克生姜3克大枣3克

:水煎服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1、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以舌苔白腻微*,脉弦、滑或略数者为证治要点。

2、若心内烦热者,加*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3、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者。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与鼓励

中医入门、正确养生、收获健康!长期更新讲座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