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肝煎治疗急性胃肠炎和肝郁气 [复制链接]

1#

导读:解肝煎,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具有疏肝理气,化湿畅中之功效。主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满疼痛,泄泻,胎动不安。

解肝苏叶朴砂芍,二陈原方去甘草;疏肝降逆和胃气,景岳此方用最妙。

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钱半苏叶芍药各一钱砂仁七分

上药,加水毫升,先浸30分钟,文火煎取药汁毫升,再加水毫升,煎取药汁毫升,分2次空腹温服。每日1剂。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肝郁气滞之胸胁胀满疼痛,泄泻,胎动不安。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和小儿厌食等症。

景岳曰:内伤肝胆,气逆不顺而胁痛者,宜排气饮、木香调气散之类主之;若暴怒伤肝,气逆胀满,胸胁疼痛者,宜解肝煎。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则有助于促进脾胃受纳、运化水谷,反之,若脾胃受纳、运化功能正常,则有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肝病易及脾,脾病亦易及肝。若肝气疏泄不及,肝郁可致土壅,土壅亦可致肝郁。因此运土可以疏木,调理脾胃之升降,而调达肝气。本方白芍养阴柔肝,苏叶芳香行气,其余均属理湿化滞、调理脾胃之品,目的在于调畅中焦,而疏达肝气,故名解肝。

本方具有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使气机上下通行。主要用于肝气郁结,肝气犯胃所致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等证。

方中白芍苦酸微寒,能养血敛阴,平抑过亢之肝气,且可柔肝止痛,陈皮、半夏、茯苓功擅理气和中,燥湿健脾,以厚朴行气燥湿,除满消胀,以及砂仁、苏叶之芳香和胃,降逆除满,共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效。如此,则肝气平复,疏泄有度,中气调和,而胀满疼痛,胎气不安诸证,自可得痊。

另外,近年来对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陈皮、半夏、枳壳、白芍等对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解除胃肠痉挛性疼痛,增强胃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积滞,增加消化液分泌,抑制溃疡形成均有很好的作用。

胁肋胀痛,加白芥子;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等。

近代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名为解肝,实际上除白芍养肝、苏叶兼能芳香舒气外,均属化湿行滞,调理脾胃之品,适应于土壅木郁的症候。因脾胃湿阻气滞,影响肝气条达,必须着重中焦治本,故方中不用柴胡疏肝而用苏叶,取其能舒肝郁,亦能和脾胃,脾胃健运则肝气自畅。故解肝的意义在于解肝之围,而不是直接治肝。

1.急性胃肠炎刘某,男,66岁。因嗜食油腻过量,突发呕吐,脘腹胀痛,腹泻,舌淡,苔腻。症属痰食交阻于胃,气机不畅,肠胃失和。治用解肝煎加减: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川朴10g,白芍10g,苏梗10g,砂仁3g,藿香10g,焦三仙各10g,*连2g。3剂而愈。[温治江.王荫卿运用解肝煎治验2则.中医杂志,,(5):]。

2.小儿厌食蒋氏等用解肝煎治疗本症82例。基本方:白芍12g,苏叶、清半夏、茯苓、陈皮、川朴各6g,砂仁、甘草各3g,加减法:腹胀加山楂、麦谷芽;大便滞涩加槟榔、木香;夹虫积加使君子;烦渴寝汗去川厚朴、砂仁,加乌梅、银柴胡。水煎服,每日1剂。药中病机后,可守方易为散剂调理巩固。结果:51例痊愈(纳食倍增,余症消食),16例显效(纳食渐增,余症递除),4例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蒋正义,等.解肝煎治疗小儿厌食82例.浙江中医杂志,,(1):13]。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