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
泄泻
一、刺血治疗方案取穴大肠俞、天枢、四花中、四花外。注释大肠俞为大肠的背俞穴,本穴内应大肠,为大肠经经气转输之注释处,故能调理大肠、通顺腑气。凡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诸疾,皆可治之,天枢为大肠的腑募穴,本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治有愉六光无适宜刺血:用之可有良效,与大肠俞合用,为俞募相配,无论刺血还疗一切大肠病证,是毫针用之,皆有实效;四花中、四花外点刺放血最适宜于急性腹泻,尤其在此处有察络作用甚效。急性泄泻点利放血宜多,大肠俞在3-5毫升,天概在2毫升左右,慢性泄泻刺血宜少(大肠俞1-2毫升,天枢以微出血为度)。可在刺血后加拔火罐。急性者每日1次,慢性者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二、体针治疗方案取穴天枢、上巨虚、三阴交、肠门、门金。配穴急性泄泻,加配水分、四花外;慢性泄泻,加配神阙、阴陵泉:肝郁乘脾,加配太冲、期门:饮食所伤,加配下脘、梁门;寒湿内盛,加配阴陵泉、中脱:肠腑湿热,加配曲池、内庭;脾肾阳虚,加配脾俞、肾俞、关元;阴虚血热,加血海、阴陵泉。注释天枢为大肠的腑募穴,内应大肠,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治疗一切肠道之疾;本病病位在肠,六腑病首取本腑的下合穴,故可取用上巨虚;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交会,具有健脾利湿、疏肝补肾之功,急慢性泄泻皆可用之,尤对慢性泄泻作用更好:肠门为董氏穴位,是治疗各种腹泻常用效穴,其穴处于小肠经上,并在小臂之中部对应中焦,所以治腹泻作用好;门金穴处于足阳明胃经上,对于腹泻治疗效果极好,无论对急慢性腹泻皆有良效,尤其对急性腹泻伴有腹痛者疗效最佳,是为首选穴位。
三、操作方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湿内盛、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时均重用灸法,可用隔姜灸、温和灸或温针灸均可。所有穴位均常规刺,急性泄泻每日治疗1~2次,慢性泄泻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四、按语
泄泻这一病证,在西医学中可见于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疾病,这类疾病多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在西医临床中难以治愈,而针负疗法对于这类疾病疗效理想,尤其对慢性复发型患者,效果仍然满意,对于采用其他疗法久治不愈的患者,可以选用针灸疗法。对于急性患者采用针灸疗法的较少,当急性患者并脱水时,应综合治疗。针灸疗法治疗泄泻,主要针对慢性患者,对于顽固不愈的患者,治疗疗程多较长,要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并且重用灸法。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生活习惯,饮食要以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忌食生冷,辛辣之物,禁酒及各种饮料,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便秘
一、体针治疗方案取穴天枢、上巨虚、支沟、照海、三其。配穴热盛便秘配曲池、会谷:气滞便秘配气海、太冲:虚性便稳配足三里、关元;冷秘配关元、气海,并加用灸法。注释天枢为足阳明胃经之瑜穴,是大肠的腾募穴,通中焦.能斡施上下.职司升降,对肠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是治疗各种肠道疾病的有效穴。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六腑病首取下合穴,二穴配用,以通大肠之腑气,增强肠胃功能。支沟是治疗便秘的有效穴,是历代治便秘的主穴、要穴。《玉龙歌》中说:“腹疼秘结支沟穴。”《杂病穴法歌》中云:“大便虚闭补支沟。”这都是对支沟穴治疗便秘的记载,由此可见支沟一-穴对便秘所具有的作用。照海具有滋肾水之效,取之可增液行舟之作用,若与支沟合用,是最佳的搭配。支沟通泻三焦之火,照海能够滋肾水,一泻火,--补水,自然可使便通而解。《玉龙歌》中言:“大便秘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三其是董氏奇穴治疗便秘的最有效穴,可治疗各种便秘,尤其对顽固性便秘作用最效,许多患者仅用三其即可将顽固性便秘迎刃而解,确为临床治疗便秘之佳穴。
二、操作方法
三其穴均由下向上平刺,为皮下针,一针接着一针,余穴常规刺,热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加用灸法。急性患者每日1次,慢性患者每日或隔日1次,7天为1个疗程。三、按语便秘在临床上甚为常见,尤其是老年人更多见。本病证在西医治疗很难达到有效根治,多用泻药,用之有效,停药即可复发,久而久之会形成药物依赖性,从而造成顽固性便秘,甚至可导致多种肛周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因此及时治疗甚为关键。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实,是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本病多因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多,或食辛辣香燥之品,或少食青菜类,引起阳明热盛,或热病后,余热未清,燥热移于大肠,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使大便干燥而成便秘。故在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酒,少食辛辣香燥之品,多食粗纤维食物。若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久卧久坐,气不下行,疏泄失职,通降失常,糟粕内停而成便秘。因此在治疗时,嘱患者多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有效地加快治疗。对于年老体弱、气血亏虚者,加强调补肾气、增强气血之运行,才能达到标本同治之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