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在怀孕带娃的过程中,最容易跟长辈起冲突的点就是饮食方面,大概是“民以食为天”这一说法太过深入人心了。
孕期,长辈会一边说着“一人吃两人补”,一边端来各种食物投喂你;
坐月子期间,也会强调这个下奶那个回奶,恨不得按长辈喜好调菜谱;
娃生下来了,母乳奶粉、喝不喝水、辅食添加,这又是新一轮的battle……
这不,最近小编就看到一个新闻↓
仅5个月大的女宝宝,因20多个小时没有排尿,且全身浮肿,紧医院,医生一检查发现宝宝双肾积水,且肾脏内有不少结石。
随后,宝宝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还有脓*血症,一度病危。所幸,经过医生抢救,宝宝的情况有所好转。
经过询问,才了解到,家属在宝宝出生三天后就喂辅食,美其名曰更有营养,宝宝才能长得更好。
像此类事故,通常都是因为家长的不正确喂养,导致宝宝出现肾脏方面的问题,严重的甚至还要做手术抢救。为了避免更多宝宝遭受此类伤害,小编今天就来科普一下在宝宝的喂养过程中,家长容易出现的那些“错误操作”吧~
▼
越早添加辅食,
宝宝的营养更全面
就像上述新闻,家长提前给宝宝添加辅食,不仅不能让宝宝获取到更多营养,反而还会影响他的健康!
要知道,宝宝长得好≠吃得早≠吃得多!6个月内的宝宝,母乳/配方奶完全能满足他们所需的全部营养。6个月后,才需要开始添加辅食,除了保证营养均衡,主要还是训练宝宝的胃肠道功能、咀嚼等功能,让他们熟悉、适应食物的口感,养成后续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信号
●6个月左右,不早于4个月;
●挺舌反射消失;
●能稳定抬头;
●能够扶坐或独坐;
●对大人的食物开始产生兴趣。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原则
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食物多样。
食物性状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每次只新增一种食物,确认宝宝对这种食物很适应没有过敏情况,再考虑增加另一种。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表示:“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
奶粉浓度越高,
提供的营养越高
这也是好多新手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恨不能直接给娃吃奶粉,认为这样才更有营养,还不至于灌一肚子水影响食量。
其实这是不对的,奶粉的冲泡比例都应该按照说明书来调配!过浓可能导致宝宝肾脏负担过重,还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严重者还会引发氮质血症,危及宝宝生命。而过稀,则无法给予宝宝足够的营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血泪教训:
王先生每次给儿子冲奶粉,都是按双倍奶粉量来冲泡,结果宝宝出现呕吐、腹胀,肚子硬等症状。
经检查发现宝宝胀气厉害,肠子外的水分往肠子里渗透,出现了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症状,再发展下去,孩子就会出现发烧、便血等症状了。
经过及时干预,孩子已脱离危险。
除了调制比例需严格参照说明书上来做,家长们在冲泡奶粉时还应该注意:
先加水,后加奶粉;
选择温水即可,过热影响营养,过凉泡不开;
摇晃奶瓶时可水平旋转晃动或双手来回搓动,切忌大力晃动,以免产生气泡,导致宝宝胀气;
每次冲泡适量即可,喝不完的奶也不要留到下一餐再喝,易滋生细菌;
奶瓶在每次用完后,记得沸水消*,晾干后再使用。
孩子头发*、长牙晚,
是缺钙……
缺钙,好像是大人们在养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担忧焦虑”。
娃不喝奶,是不是缺钙了?娃睡不踏实,是缺钙吗?娃头发咋**的,肯定是缺钙了!孩子9个月了还没长牙,缺钙!……
孩子一旦没有按照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长大,就觉得可能是缺钙导致的,恨不能从出生开始就给他补补钙。其实,宝宝才不容易缺钙呢,毕竟奶是他们的主食啊!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标准,宝宝每天所需钙量如下:
而ml母乳中就含有mg钙,每毫升配方奶也含有~毫克钙,所以小宝宝每日从母乳/配方奶即可获取日常摄入量。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添加辅食了,这时候只要保证奶量,以及均衡饮食(记得补充乳制品和豆制品),就不太可能出现缺钙的情况了。
家长只要注意给宝宝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即可,因为这才是促进钙吸收的关键!记住了哦:宝宝出生2周后(早产儿应遵医嘱),就要服用维生素D3了,一直吃到老都没问题。
攸关宝宝,实无小事!小家伙不会表达,有不舒服也无法条理明晰地吐槽,所以家长们更应该谨慎喂养,别让他小小的身体承受大大的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