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夏至后,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会出现中暑。中暑后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很多不可预知的后果。那么,如何有效预防中暑呢?
■约访专家史大卓:
十二届全国*协委员、中医院主任医师
中暑,是指在长时间高温和热辐射条件下,出现的机体体温调节障碍,体内热量过度积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造成中暑的原因除了温度、湿度过高外,还存在一些个人的主观因素,比如体弱、多病、肥胖、睡眠不足等。
中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所致
中暑的外因是暑热之气,主要有三个环境因素:高温、高湿和无风环境。中暑的气象阈值为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37℃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热指数是指应用温度和湿度运算得出的数值,当热指数〉41,热射病(重度中暑)发病率明显增高。
中暑的内因与体质密切相关,包括发热、感冒、胃肠炎、腹泻、呕吐;脱水;睡眠不足;肥胖;低血钾等。另外,一些与体能不相适应的训练和休息周期,补水不足也会引起中暑。
中暑也有轻症和重症之分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包括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对其进行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是指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还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盐丢失相关,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补水不足者。临床表现为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这时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及时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以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轻症者可口服补液盐,脱水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9%NaCI溶液),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另外,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麻木。
热衰竭是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临床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同时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这时应迅速降温,一旦血容量严重减少、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液。如果血压随体位波动,应继续补充生理盐水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失液量可在48小时内缓慢补充。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快纠正高钠血症,可能会引起脑水肿,从而导致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医院救治。
热射病又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健康年轻人,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或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后忽感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体温可迅速升至40℃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症状。还伴有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开始大汗、冷汗,继而无汗,心跳过速,甚至休克等。劳力型热射病可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且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可达40℃~42℃,或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热射病,一旦发现,需医院进行治疗。
预防中暑应做好防晒
并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发生中暑,首先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比如走廊、树荫下。其次,让患者仰卧,为其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燥的衣服,同时可打开电扇或空调,但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其次,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可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其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另外,还可服用一些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进行解暑。
如果已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需注意的是,患者中暑昏迷时不可送服水和药,以避免呛到气管。
盛夏时节,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是地面气温最高、日光最强烈的时候,此时尽量待在室内,避免中暑。如必须外出,应选择穿戴透气性好的棉、麻衣物,遮打太阳伞、佩戴太阳镜和遮阳帽,并随身携带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
其次,应随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干、口渴时再喝水。如果出汗较多,可以适当补充盐水,含钾、镁丰富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每天还可补充一点乳制品,比如酸奶等。另外,可以多喝些茶,以绿茶、花茶为宜。
另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也很关键。夏季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可以在晚上22:00~23:00入睡,早上5:30~6:00点半起床。需注意,夏季炎热,很多人会开着电风扇或空调入睡,这时应注意不要让电风扇、空调等出风口直对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