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莫文宇、*、谢尔曼)
一、报告框架
报告以年电子行业的两大热点——“创新”和“元器件涨价”为主线展开。创新往往带来行业的爆发性成长,随着5G、AI等技术的落地,电子行业迎来了“遍地开花”的创新周期,VR、智能驾驶、Mini-LED显示等产品带来行业需求的持续扩容。而下游需求的持续释放则是本轮元器件涨价的主要原因,年以来,面板、被动器件涨价持续,供需错配导致半导体缺芯问题向全行业蔓延,电子板块景气度持续攀升。
二、创新与景气共振
电子行业的景气度受技术创新和需求波动的双重影响。年以来,随着5G、AI、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VR/AR、智能驾驶、Mini-LED等产品开始加速落地,下游需求有望持续释放;需求的持续扩张叠加供给紧张使得自年下半年以来的元器件涨价得以延续,电子板块业绩高增,中长期成长动能充足。
业绩持续高增,估值回归中枢。年以来,在元器件紧缺涨价的背景下,电子行业的业绩持续高增;同时,随着板块内公司股价的持续调整,行业估值开始向中枢回归;电子板块呈现出了业绩与估值错配的局面。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电子行业的景气度有望得以持续;主要原因在于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用户高端产品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创新型的产品有望得以持续落地;同时,受制于供给端扩产压力,“缺芯”问题尚不能得以快速解决,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场景。下文将对年以来电子行业的两大热点“创新”和“元器件紧缺”一一展开描述。
三、创新主旋律高歌,需求持续释放
不同于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是电子行业长期成长的核心驱动力。从录音机、电视到PC、手机,再到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每一次的科技创新都带来了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张与龙头公司的崛起。随着5G时代的带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用户高阶电子产品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创新升级产品如VR/AR、智能汽车、Mini-LED等有望于年加速落地。
智能汽车:开启电子企业下一个*金十年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
从全球保有量和使用时长的角度看,智能汽车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下一个智能硬件大平台。具体而言,5G与V2X车联网将使智能汽车成为信息网络的重要构成,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赋予智能汽车越来越高的用户粘性,汽车的传统代步功能也逐步升级为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受益于车端领导者特斯拉、网端通信巨头华为以及移动智能终端巨头苹果公司等参与者的深入布局,全球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水平未来将不断提高。
需求端而言,当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较低,行业尚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叠加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未来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以国内4月份汽车出货情况为例,新能源汽车占比不高于10%,未来提升空间巨大。从供给端来看,众多传统汽车厂以及造车新势力的入局,使得行业有效供给迅速增加。以往困扰消费者的续航里程、配套设施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价格也更为经济、成本相对燃油车优势明显。
不同于传统的车企,作为智能汽车的新兴玩家,苹果、特斯拉、蔚来等国内外厂商更多的以软件定义汽车,将智能汽车作为庞大的“移动智能终端”,并且不断对软件以及系统进行更新迭代。在产业链配套方面,电动汽车以及智能汽车由于电动化水平更高,因此电子供应链厂商参与度或更高。
新型汽车供应链中供应商与整车厂合作更为直接、密切。以往传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专业化分工明确,上游为半导体以及电子元件供应商,中游为Tier1系统集成商,下游是整车厂。供应链垂直化分工可以降低厂商的开发成本与周期,而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技术迭代更快,新技术以及新厂商的进入使得供应链的缩短形成完整的闭环,供应商与整车厂的合作更为直接、密切。
自动驾驶:感知层为基石,光学量价齐升
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化背景下各大车厂的必争之地,自动驾驶包括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三层技术架构。其中感知层作为自动驾驶的基础,是汽车对周围以及车内环境理解的关键。当前的主流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级别在L2.5-L3之间,大量使用“摄像头+毫米波+超声波+激光雷达”等硬件。由于各种传感器所适用的场景不同、优劣不一,预期未来依旧是多种硬件配置并存。未来自动驾驶从L3到L4/L5的升级对硬件的要求以及使用量更高。
对比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等多种传感器的特点,不同方案适用的功能与环境不同,产品技术成熟度与成本亦有不同。可以看出成本较低、技术成熟的摄像头方案属于比较适中方案,也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刚需硬件;近期发布的新车极氪、智己L7、蔚来ET7分别采用了15颗、12颗和11颗摄像头,相较上一轮的智能汽车车型平均搭载5颗摄像头的配置显著提升。
汽车智能化是驱动摄像头放量的核心因素,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渗透率到年预计将达到75%左右。一方面是L1L2低等级智能驾驶中如AEB、环视等配置渗透率提升带来摄像头需求提升,另一方面随着L3以上自动驾驶对视觉系统的依赖需要至少7-9颗摄像头。随着智能变革带来汽车竞争力转变,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进入加速渗透期。年,海外咨询机构Yole等均对未来智能驾驶渗透给予了比较乐观的预计,预计年和年具备智能驾驶的车型达到69%和87%。
目前万像素的摄像头平均在元人民币,万像素摄像头平均价格有望超过元,而万像素价格或超过元。我们认为随着摄像头像素的持续提升,行业单车价值将稳中有升。我们假设L1级使用的摄像头像素相对较低,平均价格维持在单个元,L2.5级以上智能驾驶需要更高清的摄像头,平均价格单个摄像头为元。根据上述摄像头出货需求的测算,我们预计摄像头行业规模年和年将分别达到亿和亿人民币。
对比智能手机以及车载摄像头BOM成本,不难发现占比最高的都是图像传感器,占比在50%附近。在智能手机摄像头成本位居第二的为光学镜头,而车载摄像头中模组封装的成本占比更高,接近25%。绝对成本角度来看,车载摄像头因对可靠性要求较高,其ASP远高于常规智能手机摄像头。
CIS以及镜片作为摄像头成本占比较高的两部分,未来无疑将伴随智能汽车浪潮迎来高速成长,同时国内厂商在全球已经展示出自身突出的竞争力。我们认为,在下游科技企业、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的纷纷布局下,智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终端的格局演绎方向仍未明朗。而上游的光学领域自身具备技术实力、客户资源、快速响应等禀赋的公司有望在未来鲸吞更多份额,格局相对清晰逐步向龙头集中。
智能座舱:显示屏为人车交互载体
汽车座舱从收音机到中央显示屏、车载导航、电子座舱,汽车内部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人与车交互方式未来将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座舱的发展预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整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电子座舱到智能助理、人机共驾,再到成为第三生活空间,智能汽车的最终形态或许是成为一台庞大的行驶的“移动智能终端”。
屏幕作为智能座舱内部信息载体,朝着大尺寸、集成化方向发展,实现融合仪表盘、智能后视镜等的“一车多屏、多屏联动”。大尺寸屏幕作为智能驾驶的一部分,给消费者行车与娱乐带来诸多便利,也增强了内部的科技感,逐渐成为吸引用户购车的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