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科技日报发文盘点了十项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其中,4项成果皆诞生于合肥。透过这份“盘点”,我们再次看到了合肥在科技强国建设中主动担纲承梁的作为,以及合肥原始创新水平的领跑之势。
3项突破来自中国科大
4项诞生于合肥的重大突破中,有3项来自中国科大。其中,“‘九章’‘祖冲之’上新,在两个物理体系实现量子优越性”列在了“盘点”中的第二位。
去年12月,我国在量子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科大的潘建伟、陆朝阳等人构建了一台76个光子个模式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它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快一百万亿倍。也就是说,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完成的任务,“九章”只需一分钟,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然而不到一年,今年10月份,中国科大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又研制出了升级版的“九章二号”。与“九章”相比,它拥有个光子个模式,实现了技术提升。“九章二号”求解高斯玻色取样问题的处理速度,比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10的24次方倍),比“九章”快亿倍。也就是说,“九章二号”1毫秒可算出的问题,全球“最快超算”需30万亿年。这一成果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
在今年10月份,中国科大研究团队与合作者还构建了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现了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这一成果是我国继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后,在超导量子比特体系首次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也使得我国成为目前唯一同时在这两种物理体系都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另两项位列“盘点”名单的来自中科大的成果分别是“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大幅刷新年德国团队所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实现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以及“证明凯勒几何核心猜想,解开数学界60多年‘谜题’”。
“小太阳”也引人瞩目
还有一项成果则来自合肥“科学岛”。
今年,屡创纪录的“小太阳”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再创新高,5月28日凌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这一突破,不仅将“小太阳”此前保持的1亿摄氏度20秒的纪录延长了5倍,更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为迈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础。
4/10,再次凸显合肥原始创新水平领跑之势
10项年度突破盘点,4项来自合肥,再次体现出合肥在科技强国建设中主动担纲承梁的作为以及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地位。这4项突破,大多都是信息、能源等前沿科技的原始创新成果,同样反映出合肥原始创新水平的领跑之势。
近年来,合肥持续激活创新“原动力”,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积极开展量子、核聚变、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在前沿技术创新中的话语权,涌现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
瞄准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前沿领域,合肥持续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布局。如今,人工智能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开放运行,先进计算中心、离子医学中心投入运营……标定前沿领域的合肥战略科技力量仍不断壮大中。
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预研一批”原则,积极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目前,合肥已有三大科学装置性能不断提升,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工程建成交付,合肥在建、已建及预研大科学装置达11个,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同时,合肥积极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中国科大、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院大所共建合作平台,全市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星罗棋布,为原始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自主研发的国产世界上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研制成功;“嫦娥钢”成功保障天问一号顺利“落火”……除了入选该“盘点”的几项成果,今年以来,还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在合肥问世,频频让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而回望过去,合肥在能源、通信、航天、医疗等众多前沿领域产出的重大成果更是不胜枚举,在创新成果的“聚光灯”下,合肥早已成为“常客”。
当前,合肥正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名城,而层出不穷的国际性前沿科创成果,势必将成为这条建设之路上的一面面亮眼旗帜。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刘畅司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