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财经天下周刊记者郑亚红
编辑/赵艳秋
继北大方正走向破产重组后,另一家知名校企紫光集团也遇到了麻烦。
7月9日,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以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在外界看来,在云计算等业务之外,紫光集团希望以收购形式构建一个“芯片帝国”。如今,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当初成功开展的多起“买买买”交易,在地缘政治环境下,已经很难复现。而当年市场上用高杠杆进行收购的资本行为,现在也已不复存在。这也为紫光集团当下的局面埋下伏笔。
拉响破产警报
在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的同一天,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也披露了一个案件,公开信息显示徽商银行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办理法院正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两则消息互相印证,徽商银行正是紫光集团债权人之一,至于是否有其他债权人申请对紫光集团的破产重组,现在还不得而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申请不意味着紫光集团已经启动了破产重整的程序,目前法院针对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申请尚处审查阶段。
当晚,紫光集团回复媒体称,被债权人申请重整未对集团下属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目前,集团下属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正常开展。
紫光集团下设多家核心子公司,包括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国微。截至7月9日收盘,以从事芯片设计业务的紫光国微为例,收盘价为.33元,市值为亿元,已成为一家千亿市值俱乐部的芯片公司。7月9日晚,紫光国微、紫光股份均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被申请重整的提示性公告》。两家公司称,如紫光集团进入重整程序,重整方案将可能对其股权结构产生影响。
实际上,紫光集团的资金链危机在年11月显露。当时“17紫光集团PPN”公司债券未能与投资人达成展期协议,是紫光集团首只违约的债券。
自年11月至今,紫光集团密集发布公告,宣告几只债券的兑付可能存在问题。自年起,公司共发行8只债券,其中6只债券违约,包括16紫光01、16紫光02、17紫光03、18紫光04、19紫光01、19紫光02。
截至年4月26日,紫光集团负有清偿义务的已到期债务的累计金额为人民币70.18亿元。在年12月底,还将有一支13亿元规模的债券到期。此外,三家紫光集团全资子公司,包括紫光通信、紫光国际控股、紫光芯盛负有清偿义务的已到期债务累计超过26亿美元。
根据紫光债券半年度报告,截至年末、年末、年末和年6月末,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09%、73.42%、73.46%和68.41%。负债合计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亿元。
紫光集团的关键人物赵伟国带领紫光集团走上“买买买”的并购之路时,恐怕当时的他不会想到靠高杠杆资本扩张起来的公司,会面临如今的境况。
从清华校企到赵伟国时代
紫光集团的前身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5年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紫光集团。那个时期,紫光集团以“清华紫光”的品牌发展,在国内扫描仪市场上干出了一番成就,成为国内扫描仪领域拥有最多专利技术的厂商,同时其扫描仪也出口海内外,连续多年稳坐市场头把交椅。此外,紫光华宇输入法和紫光U盘也在市场上有不小的存在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直到年,紫光集团经营困难。当时清华大学着手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这次改制过程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时任清华控股董事长宋军引入赵伟国,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同时,赵伟国旗下的健坤投资成为紫光集团战略股东,首旅集团和旺达集团则退出。
赵伟国与紫光和清华的渊源颇深。年,赵伟国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考进清华无线电系(后改为电子工程系)。在日后,这届无线电系的清华学子不少成为了当下中国半导体界的重要参与者。除了赵伟国,A股芯片千亿市值俱乐部的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兆易创新创始人之一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等十余人都出自此系,他们被称为“清华EE85”。
图/视觉中国
赵伟国当时并没有进入半导体专业,而是去学了微波。后来赵伟国毕业后去中关村闯荡,3年后回到清华读研,硕士毕业被分配到紫光工作,出任紫光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
随后不久,他参与创立了同方微电子,这是清华大学第一家以芯片为主业的公司,曾是四家承接国内二代身份证芯片的芯片设计企业之一,后来也曾是国内最大的手机SIM卡芯片供应商和国内主要的交通卡芯片供应商。
不过,赵伟国并没有经历后来同方微电子的风光时期,他年离开清华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主要投资房地产与矿产。
有清华电子工程系出身的资深芯片人士告诉AI财经社,虽然赵伟国是技术专业出身,但与其他EE85人士相比,他更为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对市场的敏锐度和资本操作,被称为“资本猛人”。
在健坤投资成立后,赵伟国去新疆投资了房地产、天然气等业务,他后来回忆,“当时进入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我带万元去新疆,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元,获利倍!”
但在地产和矿产上获利的赵伟国,最终重返他事业起步的赛道——芯片行业。“他想把困难的芯片产业做好,他有这个雄心。”一位资深半导体人士对AI财经社说出了他的观察。赵伟国加入紫光集团后,毫无意外地套用资本模式,开始带领紫光集团走上频繁的资产运作之路,到美国、到中国台湾大举进行收购。自年至今,紫光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收购,据不完全统计,并购数量超过60起。
高杠杆的成与败
赵伟国开启芯片资本运作的第一单极为漂亮。年,紫光斥资17.8亿美元收购在美国退市的手机芯片公司展讯通信,进军芯片产业。紧接着又在年,以9.1亿美元收购另一家从美国退市的手机芯片公司锐迪科。在将上述两家公司收入囊中后,赵伟国将两家公司打包合并成立紫光展锐,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公司,排在高通和联发科之后。
这两笔交易之后不到一年,年,正在移动市场大展身手的英特尔,宣布斥资15亿美元,获得展锐20%的股权。这也意味着,展锐的估值已经达到75亿美元,较紫光集团26.9亿美元的收购总价格,溢价%。
也是在这一时期,国家加大了对半导体的扶持力度。年9月,千亿级别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成立,紧接着各地方的基金也相继成立。
对紫光来说,这也称得上天时地利。也许是在展锐项目上的成功运作,紫光集团被挑选为大基金的发起人之一,也成为了受益人。年2月,大基金宣布,未来5年会给紫光集团总金额不超过亿元人民币支持;大基金发起人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和紫光集团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意向合作融资达亿元等值人民币。
也就是说,紫光集团拿到了近亿元的资金支持。这也成为赵伟国在资本市场上豪掷千金的底气之一,再加上紫光集团提供担保向银行或投资机构申请的贷款、紫光集团发行的债券、旗下上市公司的定增,这一年紫光集团开始了疯狂的并购。
年,紫光集团将收购目标锁定了美国第一大存储器企业美光和中国台湾的芯片封装测试公司。虽然美国一役并未成功,但此后紫光顺利购买到台湾三家封装企业的股份,虽然不是控股,也是大股东。“这在现在来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一位资深芯片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称。
除了已经入主的芯片设计和封装领域,赵伟国年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计划未来5年投资0亿元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这样的“豪言壮语”,也惹怒了时任台积电的董事长张忠谋,他称:“不是你今天用钱就可以买的。”另一位来自宝岛的企业家郭台铭则喷赵伟国“是个炒股的”。
年,紫光集团联合多方组建长江存储,紫光集团占股51.04%。这是紫光集团最大手笔的投入。根据天眼查App,长江存储注册资本亿元,做存储器芯片设计与制造,在成立之初计划总投资亿元。
存储器在芯片行业具有战略地位。全球第一大芯片企业三星,也是存储器市场老大。长江存储瞄准的NAND闪存市场,全球每年有亿美元的规模,而中国存储器企业市占率还未到1%。不过这个项目过于庞大,不是一家企业能够承担,也自然遇到了资金困难、技术能力不够、产能爬坡慢等严峻挑战。
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在这些大手笔的投入之后,紫光集团被“套牢”了。芯片行业为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它尚未从这些项目中获得回报,但当初高杠杆的资本出了问题,当下,资本市场已经不再允许这样的做法。
“买买买”让紫光集团的体量在短短几年变得庞大。自年到年底,三年时间里,紫光集团的资产从66.63亿元,涨到了0亿元,翻了15倍。截至年6月30日,紫光集团的总资产为.49亿元。
与此同时,激进扩张下,其负债也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截至年上半年,公司总负债达到.38亿元。
最早总计花费近27亿美元收购合并而成的紫光展锐,并没有实现规模盈利,其上市计划已曝出多年,但并未完成。长江存储仍尚处于高投入期。只有非全资子公司、从事云计算的新华三实现持续盈利,如新华三年营收亿元,但与紫光集团收购股份所用的25亿美元相比,新华三几年的利润尚未抵消收购费用。
在巨大的负债之下,紫光集团的股改也一再受挫。其他清华控股旗下的校企改革一直在推进,同方股份、启迪古汉、启迪桑德都在完成或进行着控制权变更。而紫光集团的股改历经曲折,从苏州高新、海南联合,到深投控股,再到宣布引入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指定的两江产业集团或其关联方。几经辗转后,直到目前,都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不过,年12月,一位接近紫光集团的资深人士告诉AI财经社,紫光集团的债务问题应该能够解决。但目前尚不得知,紫光集团会以什么形式度过难关。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