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学名是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为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因其主要特征是血性下痢,所以俗称仔猪红痢。该病主要侵袭1-3日龄仔猪,发病数小时至2天可死亡,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常常是整窝死亡,猪场一旦发病,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仔猪红痢患病症状
仔猪之间病程差异较大,因此小编将按照病程进行分类,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
仔猪出生当天发病,当天或第二天死亡,部分出现血痢,身体粘满带血稀粪,身体虚弱,几近死亡;部分病猪精神萎靡,走路摇晃,拒食,随即虚脱或昏迷而死,还有部分仔猪无明显症状便昏倒死亡。
急性型
体温略高大多不超过41度,整个病程时间大约在2-3天。病仔猪拒食,精神不振,离群怕冷,走路摇摆,会出现急剧腹泻,排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体粪便,两后肢和肛门周围沾满暗红色血样粪便,最后衰竭而死。
亚急性型
发病仔猪多在出生后5-7天死亡,病程初期仔猪精神、进食正常,但有持续性的非出血性腹泻,开始排黄色软便,后来排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清水便,类似“米粥”,随病程发展,慢慢消瘦、脱水直到死亡。
慢性型
病猪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病程在1周以上,排黄灰色带粘液的糊状粪便,肛门周围有粪痂,病猪日渐消瘦,发育停滞,最后成为僵猪或直接死亡。
仔猪红痢的病原是魏氏梭菌,该病原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甚至在一些母猪的肠道中也有,仔猪出生后会很快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而染病。该病无明显季节,且任何品种的仔猪都易感,主要针对1-3日龄仔猪。该病原菌可存在于粪便、下水道、土壤甚至尘埃中,猪场一旦发病,不易清除。
防治措施
1.重视消毒工作
该病重在预防,所以一定要定期对猪舍和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产床、产房和母猪乳头的消毒,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2.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对于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怀孕母猪进行肌注疫苗两次,时间分别是分娩前一个月和半个月时;对于已经注射过疫苗且产过两胎的母猪,第三胎治需要在分娩前半月时注射一次即可。这样仔猪可以通过哺乳获得一定免疫力。常发猪群的仔猪在出生后立即注射抗猪红痢血清,可以获得充分保护。
该病病程短发病急,没有时间进行治疗,因此日常中要做好预防工作。
以上就是仔猪红痢的患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