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加茯苓真的可以治病吗?你的理解真的正确吗?今天相关专家带各位一起了解一下,蒲公英是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
作为中药常常在晚秋的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之后以备药用;平时作为野菜,可凉拌、炒食或者做汤,虽味道略苦,但是营养非常的丰富。
蒲公英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早在古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一味常用的中草药。《本草新编》之中就曾记载了:“蒲公英,味苦,气平,入阳明、太阴,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散滞气。”
蒲公英别名*花地丁,古时曾传说谁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就可以得到完美的爱情,但其实蒲公英根本就没有紫色的,都是开*色花朵的,那种所谓的“紫色蒲公英”实际上是另一种植物,叫做大蓟,当然这也是一种中药。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消肿散结类的药物,而茯苓则是有健脾利水的作用,对于脾虚水肿的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果二者合用进行泡水饮用的话,有清热*,利湿、健脾的作用,如果其身体有这方面的不适的症状的话,可以喝用此二药泡的水进行饮用。
由于蒲公英味苦甘性寒,主入肝,胃经。为清热解*药,对治疗乳痈,肺痈,肠痈以及咽喉肿痛之热邪引起的疾病皆有理疗功效。而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胃肺四经,主利尿渗湿,滋益心脾,宁心安神臣助。
至于蒲公英与茯苓二味合用。可以增强清热利湿的作用,对心经小肠之湿热所致的小便淋沥涩痛,以及*疸有药到病除的功力。对其它湿热引起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清除治疗。
茯苓,常用的为白茯苓,除此之外还有赤茯苓、茯苓皮以及茯神等。白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肺、肾经,具有健脾和胃、淡渗利湿、宁心安神的作用。
由于其既可以健脾而且又可以渗湿,故对于脾失健运造成的腹泻、白带增多有一定的奇效,可以一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而赤茯苓,古代医家陶弘景曾说过“茯苓赤色者利”,意思是赤茯苓比起白茯苓来说更善于利水消肿,且茯苓皮的功效也与其相似。至于茯神,则为茯苓菌核中夹有松根的部分,其宁心安神的效果也会更佳。
此外,还有一种药物称为土茯苓,虽然与上述的茯苓家族名字比较的相似,但却是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土茯苓一般归胃经和肝经,具有解*,除湿,通利关节的作用,比较出名的就是多用于治疗梅*及汞中*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当然了茯苓和蒲公英可以一起泡水喝,茯苓有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的作用,蒲公英可以清热解*利湿通淋,消肿散结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清楚自己对蒲公英过不过敏,另外一点就是蒲公英的量不宜添加过多。
由以上蒲公英、茯苓的功效和主治,在临床上面常配伍治疗以下的疾病:
1、泌尿系感染:
主要的表现为小便灼热,尿急尿频。蒲公英清热解*,通淋(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感染),医院有所研究,蒲公英具有广谱抗生素,抗病*作用。
茯苓利水,其实也就是利尿,有助于泌尿系细菌的冲刷,促进感染的恢复。两药合用,可以治疗泌尿系感染。
2、治疗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
主要的表现为上腹部灼热,反酸腹胀。蒲公英归肝、胃经,具有疏肝清胃热作用,可以治疗胃热、胃胀。
现代医学研究,蒲公英可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茯苓健脾,用于脾气虚引起的脘腹胀满。两药合用可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不欲饮食,胃胀,胃热症状的治疗。
3、治疗*疸:蒲公英清热解*利湿,茯苓健脾利湿。合用利湿退*,可以治疗湿热引起的*疸,主要的表现为皮肤的面目*染,小便*。
4、用于急性肠炎、痢疾:抓哟的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臭秽。茯苓健脾止泻,蒲公英清热解*,现代医学研究也具有广谱抗生素作用。两药合用可以治疗急性肠炎,痢疾引起证属中医的湿热泄泻。
写给各位读者的话:非常的感谢各位读者耐心地读到了这里,目前为止我已经更新了多篇的养生类文章,本着认真、负责以及严谨的态度.